一个网红纪录片导演是这样诞生的(上)

一个网红纪录片导演是这样诞生的(上)

编者按:蒋能杰,来自湖南农村的社会写实问题的记录者。他希望纪录片可以增进人们对这些边缘人群、弱势群体的了解,也希望大众能对他们友善一点,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尊严。他只希望用公益影像推动社会的进步。

坚守十年,他透过镜头描摹中国农村生活底层的样貌,为边缘化的人群发出他们的声音,默默记录他看到的世界。《村小的孩子》带我们看到留守儿童在村里缺少教师、父母外出无人引导的深刻问题;《龙老一生》捕捉被时代洪流裹挟的老兵的困顿和养老问题。《矮婆》跟拍主角小女孩六年,记录她在山村里与奶奶以及两个同父异母妹妹相依为命,背井离乡去广州寻找父母的故事。他用十年拍摄的《矿民、马夫、尘肺病》,希望尘肺病群体的境遇得到一些改善,结果在2020年受到高度热评与关注。下面是蒋导演的自述故事。


源自:影艺独舌       撰文/赵春晖            口述/蒋能杰               编辑:爱心志愿者

 

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蒋能杰没想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走红。

他蹲守在豆瓣网上,看到有人标记想看《矿民、马夫、尘肺病》就主动私信发放资源。随着影迷们的口口相传,这部原本在豆瓣上并无评分的纪录片,达到了8.6的高分,并成为了豆瓣实时热门书影音第一。

有观众看了这部纪录片深受感动,为导演这十年来的坚持叫好。也有观众看了之后认为这是刻意反映社会阴暗面,言论中甚至不乏诛心之论。在独立纪录片领域,蒋能杰导演已坚持拍摄多年,他自认为“只是个拍片子的”,没资金,难上映,对他来说是司空见惯的问题。

蒋能杰导演

 

在蒋能杰看来,这次走红,纯属意外。不擅长和人打交道的他醉心于创作,对于创作之外的争议,他无意卷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手执导筒,他默默地记录着他看到的世界。

 

为了生活和拍片做矿工

我叫蒋能杰,是纪录片《矿民、马夫、尘肺病》的导演,湖南人。我的老家位于湘西南,靠近越城岭山脉,因为矿产丰富,所以当地开采矿石的人很多。矿难是很常见的事情,我外公就是因为矿难去世的。

因为开矿不注意防护,所以尘肺病在我们当地很普遍,我身边有太多的人和尘肺病相关联。我三叔、二叔,包括我父亲都得了这个病,只是程度有轻重而已。我发现尘肺病人确实很可怜,他们带给我不小的触动,促使我去记录这些事情。

纪录片有近一半的素材都是用DV拍的,这是我2010年北漂期间攒钱买的,其中有一半还是跟同事借的。北漂的时候我在书店当过店员,在影视公司做过剪辑,虽然赚了一点钱,但这些不是我想做的事情。

北漂期间我经常请假回家拍片子,大概一年后就辞职回去拍片,没攒下多少钱,反正我也穷习惯了。在拍片的同时,我跟矿工们同吃同住,一起干活儿,一天也能挣100块钱。因为穷,毕竟机器都是借钱买的,能挣一百是一百。当时被村里人笑话,大学毕业还回来赶马。

大家都穷,出去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开矿的收入相比之下要高一点。说得难听一点,人穷命贱嘛,再加上不了解尘肺病,也就不像有钱人那么爱惜生命。

有网友问我为什么不劝他们戴口罩,对于尘肺病,他们防护意识确实不够,也不知道会生病,根本不注意。我拍摄的时候也不戴口罩,因为当时我也没有意识,更别说劝他们戴口罩了。

 

蒋能杰导演采访川军老兵彭国臣

 

我只是一个记录者

这部纪录片前后拍了将近十年,时间跨度很长。

一是资金问题,拍着拍着就没钱了。拍摄的前七、八年,我付出的主要是时间成本。后期找到了资金,虽然项目最终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取消了,但还有一帮朋友为我捐钱。

另一个原因,是担心给拍摄对象带来麻烦。片子拍摄完毕后,整部纪录片断断续续剪辑了半年多,陆续改了十几版。

为什么影片现在可以公开呢?那些矿井已被关停整治,公开不会影响到当事人的利益,我也取得了拍摄对象的同意。再来,就是我发现为尘肺病这个群体发声的实在太少了。

很多尘肺病晚期的病人,只能靠呼吸机来维持生命,最后都是因为呼吸衰竭去世,有的甚至死的时候都保持着跪姿。

很多人会问我拍的这些社会问题该怎么解决,这个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只是一个记录者,当纪录片拍好之后,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至于后面呈现的那些问题由谁来解决和改善,这不是我的问题。

 

关注留守儿童与抗战老兵,切入民生问题

和这部纪录片同时期拍摄的作品,还有一部《村小的孩子》。

2010年我从北京辞职回乡,当时村里的小学缺老师,我支教了大概三个月左右,教一个班的数学课,教课之余就是拍片子。我问那些孩子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打工。这个回答很让我意外。

我也是这个村小毕业的,小时候被问到同样的问题,大家都会说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各种职业的人,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我小时候就想成为一名警察,上了中学喜欢文学,又希望成为一名作家。后来发现很多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影,于是我就开始关注电影。

电影虽然不会被退稿,但门槛也不低。我发现纪录片还不错,成本低、可以拍身边的人和事,所以走上了纪录片的道路。

 

孩子们在棉花沙图书室里阅读

 

我在做乡村图书馆(棉花沙图书馆)的时候发现,村里五、六年级的孩子,他们的阅读能力跟城里三、四年级的差不多,而且孩子的成绩都不太好,跟城里的同龄孩子差很多。留守儿童的问题很触动我,所以我才会去记录。

我还对历史感兴趣,于是有了关于抗战老兵的纪录片《龙老一生》。老兵们经历起起伏伏,和我们这个时代有着特别的关联。时代的洪流裹挟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如果不拍这些老兵,过几年去世之后,他们的故事就被带走了,会留下很多遗憾的。

我拍的很多内容都牵涉民生问题,我觉得这些东西很实在,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也有孩子,我也会老,所以我希望这些方面能得到更多的关注,这是我的愿望。

 (未完待续)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