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诚做支教,用行动找答案

以真诚做支教,用行动找答案

编者按:“同在蓝天下”是2008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学生组织“Building Bridges”(简称BB)发起的一个中美大学生联合教育实践活动。每年8月份,来自海内外著名高校的志愿者们会到一个中国欠发达地区的中学,以跨文化交流为核心开展支教,通过趣味性学习分享为农村孩子们开拓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创造性思维及团队合作等核心能力。2020年“同在蓝天下”活动在云南省会泽县东陆高中成功举办,以下分享来自志愿者们的小结感言。


三十而立

 

一条志愿者招募朋友圈让我这个而立之年的“大叔”兴趣满满,鼓起勇气加入了年轻人的队伍,举起了“支教”的大旗。有人问:“都一把年纪了还做支教?”“十几年前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实现晚了点,但终究还是要做的,再拖就要怀疑我支教的决心了。”有人说,“支教意义不大吧,都是去糊弄的。”“我想自己去体验这个过程,如果真的是糊弄,我会告诉你。”有人提出怀疑,“学生能学到东西吗?短短时间,收效甚微吧!”“我也不敢说一定有成效,但我是认真准备,认真对待,等我结束了告诉你。”

我能体会朋友家人的疑问,也明白“支教”这个事情褒贬不一,舆论正反。我的想法极其简单:我要自己找到答案。

2020志愿者大合影

 

二十青春

 

从报名到支教结束,小半年时间。工作团队是一群二十岁左右的主力,一位默默站在身后的七十岁老者,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快要二十岁的云南农村高三学生。聪明、可爱、憧憬未来。他们来自中国最后的贫困县,国家给了最好的支持,他们也时时刻刻绷紧神经,为了10个月后的大考奋力一搏。

我们的到来,意义重大。不是我夸大其词和盲目自信,这是十天时间的观察、思考和总结。不要低估了偏远地区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教育的水平;不要低估了支教学生对象追求梦想而在内心燃烧的熊熊烈火;不要低估了支教团队短期内能发挥的精神作用和播种的正能量种子。

我们这几天做了什么?我想从我的小团队和这群孩子的几个小事中告诉大家:

  1. 志愿者Candice把《性、责任、人生》教给了大家,学生说“我学到了尊重和保护”;“我不再羞于表达,因为我要走出去,就要先勇敢自信的说出来,不光是性,还有自己的梦想”。
  2. Catherine把《自己、家庭、社会》教给了大家,学生说“我原谅了我的原生家庭,今天我的眼泪就是对过去的告别,我要开启更好的人生,关爱家人和朋友”;“家庭就是以爱为中心,物质基础为半径,朝家人幸福的方向画圆”。
  3. Horan把《小我行为、社会资源、自然环保》教给了大家,学生说“即便自己能力再小,我也要搞清楚学校浪费的现状,解决世界的浪费问题从小我做起”。

我也收获了满足和感恩,几天相处,好多学生私下和我倾谈;理想、痛苦、责任、不舍。最好的宝藏是,有几个学生明确向我定下目标,犹如向自己下了战书:“我一定考到北京大学,我还要再见到你。”十天,从陌生人到精神挚友,简简单单的小事,背后全是支教带来的能量。

李龙辉在讲社区探索课—会泽古陶瓷艺术

 

十年磨剑

 

新冠疫情,世界都在挣扎。困难重重,项目坚持办下来,这次经历确实难得。总结会上爱心基金会翁老师平静地告诉我们:“这些年,特别是这一次,确实不容易,但是我们不放弃,坚持下来了。”偶然才知道,翁老师也在和疾病做抗争,这十多年默默支持项目,我确实被她感动。旗帜不倒,精神就在。“同在蓝天下”,因为中国遭遇地震之难而诞生,从耶鲁到中国各大高校应援支持,12年不断的传承,说实话,这就是精神。

此行深深触动我的,不仅是项目落地的故事,还有与这个项目相关的所有人,都在齐心合力的为孩子们做好一件事,不计回报。再难,项目都在。最困难的一年,我荣幸能参与其中。十年磨一剑,难能可贵。

 

一生承诺

 

我想我找到了答案:三十岁来不迟,迟的是一辈子都不来。支教的意义重大,没有人会面对真诚、面对希望而选择糊弄。支教能学到东西,不仅是学生获得希望的种子,我们也获得播种希望的自豪。离开昆明的时候,我和翁老师相拥告别,我给了我的承诺:明年我还要再来。

—— 作者:李龙辉 志愿者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感谢相遇、相识》

 

原以为我们此行是给升高一的孩子授课,到了东陆中学才知道校方十分重视我们的支教活动,特意给我们安排了新高三同学,而且还是年级排名前两百的优等生。作为他们的同龄人,我着实惶恐起来。当我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面对那些心智、能力和知识储备都和我差不多,甚至比我还厉害的同学们时,我纠结于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个任务。

开幕式上,每一个志愿者走入报告厅时,台下都会响起经久不绝的掌声,我入场时也没有例外。与学生们对视后,我感受到一种自然流露出的发自内心的兴奋和尊重。在日常的课堂交流中,他们展现出了对于文化课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对于课外知识的好奇。在社区探索时,他们敢于发现社区中潜在的问题,加深了对于会泽县的认识。班上有对于会泽当地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在和政府默契的配合中,他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为会泽当地的手工艺品设计了宣传册。还有一些对于诸如新城搬迁、出租车收费这些社会问题感兴趣的同学也进行了实地走访,并和相关部门合作,制作出了更完善的条例和方案。

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带去的这样一种探索式的教育模式,也许并不能对他们的学业有直接帮助,但如果新的观点能激发他们对于生命和未来的思考,能帮助他们在高压环境下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么我们准备的课程就是有意义的,整个支教项目就是成功的。

再次感谢所有给予我陪伴的可爱的学生们、学长学姐、翁教授、以及当地的领导、老师。应了会泽县的名字:“会天地之灵气,泽福地之黎民,”在这个夏天与你们相遇、相识、相互学习,是这个魔幻年份里幸运的事。

—— 作者:魏子涵 助教志愿者 南京外国语学校

前排居中坐男生为作者魏子涵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