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 悟 • 获 ——BB志愿者支教感想集锦(六)

行 • 悟 • 获 ——BB志愿者支教感想集锦(六)

 

编者按:“同在蓝天下”(Building Bridges,简称BB)是2008年由耶鲁大学学生组织Building Bridges发起,由爱心基金会协调和支持的暑期大学生关怀与教育实践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五期。今年,尽管处于疫情之下的非常时期,但来自耶鲁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中美高中生志愿者近40余人,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共同前往云南会泽东陆高中,成功举办了暑期支教活动。时间虽然短暂,却给志愿者们和当地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编辑:爱心志愿者

 

走进火光的中心(下)

 

(接上期)

在社区探索中,同学们从一开始的羞涩,不知道如何开始,慢慢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转变,主动去与政府人员、游客路人交流,提取信息,访问调研。由于开始前的充分准备,整个过程高效有序。KWF中,也有同学觉得这样的项目式学习的模式新颖有趣,打破了自己的固有思维。这些模块的设计,对于同学们未来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都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性教育的新打开方式。在会泽这样较为落后的山区,“性”一直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而“性教育”更是极少被提及,一些孩子因为缺少防范意识受到了伤害。这是一个信息开放的时代,传续历代的重男轻女观念在这个平等包容的社会也已无法立足,同学们对于“性与性别”这个敏感话题,虽有所了解,却没能得到正式、专业的指引。“性教育”与“性别平等”作为BB的核心课程,重要性尤显。我在第一天课程日记中写下:“性教育,不是一个轻浮、污秽的话题,恰相反,这非常严肃且有意义。”如何以一种易于被接受的、生动而严谨的方式呈现性教育的课堂,一直是志愿者老师们格外关注的问题。有的老师将性教育与艺术结合,展现两性之美;有的老师用一个虚拟人物的一生来模拟人一生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同学们一边玩“养成游戏”,一边学习了知识。有的老师通过视频、漫画、故事、树洞,逐步引导同学说出心里话……课堂效果很好,充满了感动,同学们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男生女生都学会了换位思考,互相保护。我相信BB在性教育授课中探索出的这一套敏感问题在教学与交流中的处理方式,对于学校、社会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教育是点燃一把火,而不是灌满一桶水。”我深以为然。作为一个被灌满过,也被点燃过的学生,BB在我的成长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今年第一次助教会上,朱紫千老师邀请助教们作为正式的志愿者老师加入2022 Building Bridges,从学生到助教,从助教到老师,我开玩笑地称这是我的“BB三步走战略”。这是一个完整的成长历程。作为未来的BBers,我们将怀揣着美好的初衷,为社会为教育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点燃火把,薪火传续。

有幸曾被火光照亮,更有幸的是,我也走进了火光的中心。(全文完)

(作者:肖冉,原东陆高中高三学生,中国人民大学新生)

 

万物生长,各自高贵

 

相遇

2020年某夜,SJTU南区体育场跑步后。“……真的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允川(上届BB志愿者)满头是汗,脸上却满是甜蜜地感慨着。听着他的描述,抬眼看向夜空,“那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呢?”我不禁向往起来。

2021年4月某日,男生宿舍。收到“《2021Building Bridges——中美联合暑期支教团招募》”微信推送,架起了第一道通往这种可能性的桥梁……某个周四的晚上,收到BB“录取通知书”。

BB你好,云南你好,我来了……

班级合影,前排右一为作者吕通通

 

回忆

角落里的KFC,是我们相遇的地方,蓝天白云,清爽空气,气派校园。6点惊醒竟是军队的起床号,小纸片写下最初的好奇,黑板优盘杀手,走出学校去学习……10天很快过去,心却慢了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有趣的事情吧!

 

  • 关于小纸片

我们叫它KWF,是每天课程结束后同学们回答灵魂三问:学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感受?每天晚上开完组长会,围坐在一起传看当天KWF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之一,每当有同学cue到自己都会满满的感动与惊喜,看到他们写下的进步和对知识的渴求,真的感觉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 关于课堂

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异常活跃的思维,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的“佛系BBking”小组此次课程有心理健康、性教育、碳知识、政治哲学以及博弈论,在后期的课程中我们基本已可以自如地用其他课上的知识点来服务自己的课程。不仅如此,还有上课方法的相互借鉴,包括奖励机制等。只是受伤的总是彼此的优盘,插在屏幕上忘记拔,想用黑板的时候毫无顾忌推拉,让挡住去路的优盘瑟瑟发抖……

小组社区探索展示,前中为作者

 

  • 关于“进步食堂每日圆桌会议”

每天坐到食堂无人的我们,都快和收拾碗筷的阿姨混熟了。每天中午是我们复盘的时间,“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了我们的光荣传统,我很享受这段时间,这让我想起那个在天堂每个人拿着很长的勺子给别人喂食的故事。除此之外,那里的蚊子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喜爱收集的晗量同学每晚都要体验“蚊子猎人”的生活。

  • 关于走出学校去学习

学名儿“社区探索”,第一次听到的人都说是去玩儿,包括我自己。不过在随后的培训中知道了这叫“项目式学习”,突然感到意义重大,并且开始觉得从设计到实施到成果展示,能够顺利完成,实际上对于带队志愿者老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也是我此行最幸福的经历之一。

万物生长,各自高贵。我们就像两个逐渐相交的圆,了解了彼此的生活,并且用各自的优点感染对方,也在对方身上照见自己的不足,然后我们各自回到自己的轨迹上,走上属于自己的路,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短短的几天相处,为彼此开启了更多的可能性,就是不虚此行了吧。

(作者:吕通通,上海交通大学)

社区探索规划设计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