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与00后在中国合伙开养老院(上)

90后与00后在中国合伙开养老院(上)

编者按:据中国国家卫健委数据,截止202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数量约2.67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约有4500万。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本期,爱心专栏将为您讲述一群90后(1990年后出生的青年)、00后(2000年后出生的青年)创立“另类养老院”的故事。


作者:一条          编辑:爱心志愿者

 

在中国成都,有一家“另类养老院”,年轻的运营者和老人们一起,拍时尚大片、唱K、跳舞……有人去到养老院,观察老年人的情感与性的需求;有人辞去体面工作,上门为老年人洗澡……

 

年轻人开起了另类养老院

 

“90后”佳林和周航是多年好友,两个人在海外分别攻读材料工程和博物馆研究专业,在专业背景上和“养老”毫无关联。

2017年夏天的一次经历成为俩人人生的转折点。

为了给爷爷找一所满意的养老机构,佳林拉上周航考察了成都以及周边多家养老机构。“我们的第一感觉是老了好可怕,两三个老人合居在一个房间里面,黑黑的,很压抑,绝对不能把我的家人送到这种环境里。”

于是,两个人决定一起创立一家养老院。

两人考察了大量的养老机构,有民办、公办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甚至还有精神病院和康复医院。“我们参观完后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当时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去康复医院,护士给老人翻身就像在翻一个物品;进ICU的病人是赤身裸体的,肌肉都萎缩……这些让我们感到震撼: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些经历坚定了她们要做一家“不一样”的养老院的决心。

因相关背景欠缺,二人组建了专业方面的团队:聘请华西医院的退休教授作养老院顾问,曾任心血管内科的副主任医师、有三十多年医护经验的退役军医负责老人医疗和康复辅助,同时请民政部门推荐了十二位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

2018年12月,养老院迎来试运营。“第一位入住的是前县医院的护士罗婆婆,她特别喜欢笑,一刻都闲不下来,一度成为养老院的‘宣传大使’。”

慢慢地,靠着社交网络和院里老人、家属的口口相传,养老院迎来了越来越多的住户。目前常住老人128位,年龄大概在75-90岁之间,四级状态(可以自理)的老人最低费用为每个月2400元。

“院里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90后,甚至00后。”和一般养老院内集体打拳、做老年操不同,这里的活动都由这两位00后负责。在她俩的带领下,老人们一个比一个会“赶时髦”。

露营、拍OOTD、时尚大片、户外唱K、拍短视频变装……“婆婆们会审核我们拍的照片和视频,有没有把她们拍好看,在不在C位。”

“我们希望让老年人和年轻人有更多的交流,把他们拉进我们社会的生活状态里面,他们会感到没有被社会抛弃,这是我们做此类活动的目的。”

今年,院内尝试设置临终关怀师。“人到最后对死亡会有恐惧,但是更多的是淡然,如果意识还清醒,最后他们会道谢。国内的死亡教育处于探索初期,但推行死亡教育是必要的,培养和提升人们应对及处理死亡事件的能力。”经历过几次“送别”的李军医说道。

谈及未来,这个年轻的团队“野心勃勃”。

“我们希望能建一个‘养乐园’。以后老年生活更多可能是在居家状态上完成,所以需要构建一个社区的体系,而不单是局限在养老院这个空间,把我们的理念、服务和连接的人群铺散开,照顾到更多人。”

年轻人与养老院老人的合影

 

养老院里的性与爱

 

去年,研究生王秋雨为完成一个社会福利调研,去一家养老院做护工。他关注到在养老院里,老年人也有强烈的性与爱的需求。后来,他写下了厚厚的一本观察日记,记录了“在外面看不到的一切”,关于生命的衰老、生死、以及临终关怀等等。以下是他的叙述:

我就职的那家养老院相对低端,基础设施配给并不是很好。前后两个院子,大概30平米,只有一栋小楼,分成了3个单元。记得第一天入职的时候,有很多残障老人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说实话我心里觉得压抑,也有些害怕。

或许因为我是养老院里罕见的年轻人,大家很喜欢跟我聊天,尤其是养老院里的管理人员成哥。他之前在某一线城市的外企工作,毕业十几年后才来养老机构做管理岗。有一天,我俩说话的时候他正好在看监控,就拉着我一起看。

视频里,一个头发全白的爷爷提着一大袋零食去敲门。他是去找另一个奶奶了。

成哥让我猜他俩是什么关系,看他的表情,似乎早就对此见怪不怪了。

成哥说,他之前工作的那家养老院地处相对偏僻的城郊处,距离养老院几百米的地方有一个广场,到了晚上,那边总是很热闹,有年轻姑娘的演出,也有来自农村的妇女在那边摆摊。

养老院有很多退休老人,平时他们的退休金也没地方花,晚上就会去那边,给年轻女子递烟,或者给一些妇女几十块钱,让她们帮忙满足性需求。

养老院的老人正和保安跳舞

 

很多老年人的情爱需求原本在家时无人可以诉说,养老院这个相对封闭的场域,反而给了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

老人们被突然送到养老院,之前的社交关系也戛然而止,他们是很难适应的,但也会积极寻找其他情感出口。

我注意到李婆婆,她会经常去找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的爷爷。李婆婆是湖南人,70多岁,身体健康,因为有些失智被送到这里。她脾气直,说话嗓门很大,有时像是在跟人吵架。

但她也很细腻,会拿着筷子织小包,织得非常好。她也经常会跟我要铅笔和本子,在上面写名字,告诉我,哪个名字是她去世的老公,哪个是她儿子……

李婆婆的儿女很孝顺,经常带很多吃的喝的来看她。她就带一些去找那个爷爷分享。那个爷爷则每次都带着零食去找另外一个护工。

子女带来的零食或许是老人们的“社交货币”,他们会带去和自己熟悉或喜欢的人分享。

有一位老孙也引起了我的注意。老孙来养老院没多久,就被大家嫌弃了。他70多岁了,年轻时是老师,后来因为一些事被学校开除,现在也没有退休金。两个女儿轮流负担他的生活费,但谁都不来看他。

听护工说,因为他身体已经没有性功能,所以就用语言撩拨别人。因为不安分,已经被好几个养老院赶走了。

有一天晚上管理人员巡查,路过王奶奶的房间时,发现老孙在帮她洗澡。对于养老院来说,这样的事一定要杜绝。他们决定给王奶奶换房间。

没想到,王奶奶坚决不肯。很多人都觉得一定是老孙有问题,反而是护工觉得,不能因为他70多岁了,就觉得是为老不尊,他确实有这样的需求。而且不止男人有,女人也有这样的需求。他们是彼此需要。

后来王奶奶的女儿问起换房间的事,怕对方尴尬,院方不能直说原因,只能暗示,子女一般都能懂,也就不追问了。(未完待续)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