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的女子足球队(下)

从零开始的女子足球队(下)

编者按:当一名女性决定踢足球,她会遭遇什么?感受什么?又能从中收获什么?北京Haruwin 业余女子足球队,让我们看到不仅仅是一群女孩开始踢球的故事,还有她们在足球场这样一个空间中,如何应对被男性挤占及定义的公共空间和秩序,如何持续思考,并身体力行地诠释和践行女性放飞自我的潜能。下面是她们的故事。


文章来源:Bottle Dream        编辑:爱心志愿者

 

(接上期)

女孩爱上足球

 

在梦媛看来,足球是一件你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和成长的事情。这种对确定性的收获,和生活、工作中某些“不可控”的瞬间形成强烈对比。“一个动作只要练得足够多,也许练到第一千次、一万次,你一下子就会了,再也忘不掉。”

去年夏天的一天,北京突降暴雨,当天的训练被取消,但梦媛和其他两名队员已经到场了。三个人还是决定把当天的训练完成,于是练起了长传。她和两名队员反复练习这个动作,任凭大雨淋在身上。那天,她把球踢得又高又远又有力,一次又一次,让触球的位置、身体的姿态都形成肌肉记忆。

一个从未接触足球的人,会因为什么而爱上足球,成千上万次地重复一个动作?对梦媛来说,这像是本能或感官支配的结果,不断循环的正反馈,给予人源源不断的能量。

足球像一个连接点,让她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她们除了一起踢球,也一起玩耍、吃饭。和队友们的相处本身,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只要努力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和成长

 

在接触足球的过程中,平时就对女性主义有所关注的她,也对一些性别不公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踢球后,梦媛发现,相比男生,自己更难买到合脚的球鞋。她的脚是37码,在国内,专业足球运动鞋几乎没有这个尺码,于是她只能在男款球鞋里的最小码,或者儿童足球鞋中选择。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厌女现象在足球文化中随处可见。24岁的英国女孩Marva曾在社交网络上记录自己踢球的经历。她写道,从小参加足球训练时,她就始终面对着 “你对一个女孩而言已经很好了 “的评论,以及来自男孩不断的挑剔。长大后,如果自己的球技超过在场的男生,就会遭遇他们的肢体对抗或言语羞辱,一旦哪里做得不好,嘲笑总是更加猛烈。

在一篇题为《我对足球的爱如何与我的女权主义信念背道而驰》的文章中,作者 Chanté Moos 总结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如何与她的女权主义理念背道而驰:女性常常在足球运动中被低估和性化;男女运动员的薪资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以及足球文化背后“有毒的男子气概”。

越来越多女性参与足球,正是对这类“有毒现象”有力的反击。2020年,一部名为《Footeuses》的纪录片关注了一群在法国街头踢球的女性,这些女性的身份包括了母亲、移民、工人和中产女性。她们通过踢球形成了一种紧密的姐妹情谊,而足球也成为她们为自己赋权的方式。

作为迅速成长的球迷,梦媛发现,女足的比赛,对自己踢球更具参考价值。同一个场景,一个女足运动员和男足运动员做出的反应都会有差异,相比于粗野、暴力、具有破坏性的对抗和冲撞,“女足运动员之间的配合,特别能够启发我。”去年,中国女足在女足亚洲杯上的夺冠,也鼓舞了Haruwin 的队员们。梦媛买了一件中国女足的球衣——这是她送给自己的第一件球衣。

 

女性善于相互鼓励,扶持彼此成长

 

女性的球队

 

二月下旬,Haruwin 踢完了北京一个业余联赛中的最后一场比赛,以大比分失利结束。当晚的赛况让小维有些难受,不免回想起球队刚开始打比赛日子,她们“总是输”。不过,更让小维遗憾的是,她本来可以表现得不那么“温柔”。当晚,她在争夺一个球的时候被对方疑似“放铲”,随即摔倒。“当时感觉很痛,也有点不敢站起来,但是我也没有表现得特别生气,也没有向裁判抱怨什么。”回到家后,小维反复回想自己的表现,纠结自己是不是表现得太“友好”了。“这毕竟是比赛,我觉得哪怕是为了球队士气,在那样的情况下,也应该表现得更愤怒一些。”

踢球让小维认识到一件事:女性也可以表现得凶悍、强势、有野心。她也喜欢自己逐渐粗壮起来的大腿。但野心不意味着非赢不可。野心的另一面,是更知道如何面对和接受失败。

cham早就察觉到女性善于使用相互鼓励的声音。“在竞技体育中,如果你收获的都是挫败感,你很难再支撑下去。一场球输了,我们至少不会相互指责,反而会互相打气,或者会觉得我们都有问题,我们一起来总结。” 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女孩们还是会为了一个难得的进球,抱跳在一起,认真庆祝那个时刻本身。

如果说某些文化和社会结构性因素导致女性更容易苛责自己,在cham看来,女性之间才更加需要相互支持。输或者赢,都不是一支球队的结局。更让她们在意的是,在一场比赛中是否做到了自己该做的,以及成长了多少。

 

和队友们相处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去年五一快乐杯,是Haruwin的一个分水岭。cham记得,从那个时候开始,Haruwin才开始有了胜利的“战绩”。但让她们感到开心的,不仅仅是胜利这一结果,而是胜利背后,那个“相互信任”的关键信息,“我们敢于把球准确地传给队友了”。

事实上,这种“女性同盟”,也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去年,球队有一次面向更大范围的招新,加入了一批新的队员。和之前队员之间本来就是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不同,这些新队员彼此之间的关系都更加陌生化。

“我们要不要把她们纳入这个大家庭?”cham回忆,这样一个问题在球队内部引起讨论。除了招新的因素外,随着一些老队员工作城市的调动,Haruwin也会有人员变动,这给球队带来的问题便是:要如何定位Haruwin这样一个团队?如果其中的一些人走了,Haruwin还将继续存在吗?

那段时间,许多队员都坦诚、直白地表达了不同的意见。cham形容那种感觉,像“剖开了自己”。而在这之后,她第一次感到一种许久未有的集体归属。“女性的共情能力还是要强很多的,我们能够理解彼此的处境。”

这批新队员后来都成为了Haruwin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用cham的话来说,“Haruwin不会随着几个人的离开,就不是Haruwin了,它的精神会一直存在下去。” (全文完)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