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 ” 长在篮球里”的女孩(上)

那个 ” 长在篮球里”的女孩(上)

编者按:在中国西南的云南曲靖,有一个自4岁失去双腿后就被迫长在篮球里的女孩,虽意外而至,虽深处乡村,但她乐观开朗,在“篮球上”长出双腿,“杀”进里约热内卢残奥会。这一期,我们将带大家走进“篮球女孩”的故事。


作者:王耳朵先生          编辑:爱心志愿者

 

2000年10月,云南曲靖的一座小乡村。

一群年幼的孩子,正在无忧无虑地嬉戏着。天真烂漫的笑声,似乎让田间地头忙碌的大人们,也消解了不少疲惫。但是美好,被汽车的撞击声和急刹声瞬间打破。

一个小女孩,在过马路的时候,鞋子脱落。她和小伙伴转身去捡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货车卷进车轮。眨眼间,去捡鞋子的女孩,永远失去了穿鞋的机会。臀部以下,血肉模糊,已经看不出来双腿的模样。

那年,她才4岁。

她的名字叫做钱红艳。她还有个更为人熟知的昵称:篮球女孩。

残缺的身体,明媚的笑容,那个“长在篮球里”的女孩,曾经让无数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人们赞扬其乐观开朗,敬佩其坚强勇敢。但是谁又知道,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失去双腿之后,经历了多少黑暗与恐惧,才能再次让阳光洒在脸上?

长在篮球里的女孩

 

 

 ” 是保命还是保腿?”

 

钱红艳的命,是父亲从死神手中夺下来的。

被紧急送医之后,钱红艳的父亲最多每隔半小时,就会收到一份女儿的病危通知书。

从下午一直抢救到第二天的凌晨4点,医生传来一个噩耗。

“是保命还是保腿?”

那一刻天崩地裂。

最后,钱父还是狠心让女儿截肢。

钱红艳的命保住了。

但是生活像一座大山,重重地压到了这个贫困的家庭身上。

钱红艳出事时,母亲正在怀孕。女儿做手术的钱还是一家人东拼西凑来的。后续的治疗需要花钱,一家老小的生计也需要花钱。苦难汹涌来袭,父亲却闷声不吭。那些日子,这个中年男人干遍了身边所有能挣钱的活计,无论多繁重,无论多劳累。只要能让女儿能够康复,只要能让一家人整整齐齐,他在所不惜。

长在篮球里的女孩

 

爷爷用塞满棉花篮球托起

 

与此同时,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钱红艳,年幼的心灵也渐渐感受到了命运的暴击。

“爷爷,我不想睡了,我想起来走走。”可是无论她怎么努力,下半身毫无知觉。

从医院到家中,她不是躺在床上,就是被家人抱在怀里。直到有一天,钱红艳看到小伙伴们从自己门前呼啸而过时,终于明白一件事:“我和他们不一样了。”

年幼的她,并不知道“绝望”这个词。不过,从这一刻开始,活泼开朗的小红艳,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她不敢出门,别人和他说话,她低着头,掰着指头。有媒体来探望她,她捂着脸,不让镜头拍。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强撑着身子,趴在窗口,遥望“外面的世界”。

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一直是那句:“我要走路。”

长在篮球里的女孩

 

虽然家境受限,但为了实现小红艳“走出去”的梦想,一家人绞尽脑汁:凳子、胆皮、水桶……只要是身边有的,能够承载孩子的物品,他们都尝试了一遍。可不是容易进沙砾,就是磕着碰着,皮肤常常磨得鲜血淋漓。而且小红艳还“不服输”,每天都要用手支撑着身体慢慢移动,即使伤痕累累也要不断练习。于是,常常是伤口还没愈合,又接着受伤,然后反复感染。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4岁的孩子是如何忍受痛苦的折磨的。

我们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当钱爷爷用一只塞满棉花的破旧篮球,托起小红艳的时候,女孩脸上的笑靥如花。

篮球女孩的爸爸接受媒体采访

 

 ” 篮球女孩” 长出 ” 大长腿”

 

钱红艳的童年,似乎正在复苏。

但是,阴影再次笼罩心头。六岁,到了上学的年纪。同龄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背上书包,走进校园。钱红艳却因为身体残疾,一次又一次被拒之门外。最后,还是交警总队和残联出面协调,小红艳才得偿所愿。

而那时她已经8岁。

家到学校的距离,短短几百米,她却要花费半小时才能“走”到。夏天,腰被捂出痱子,磨出血泡。冬天,手被冻到皲裂,口子大开。短短一年,她磨烂了八个篮球,却没有开口说一句放弃的言语。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是我一定要努力读书,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那具残缺的身体,那颗年幼的心灵,迸发出了远超她年龄的力量。每一学期,她的成绩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篮球女孩”的名字从云南的那座小乡村,传到全国各地。

篮球女孩长出大腿

越来越多的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有人给她送来篮球,有人想要资助她的学业,有单位还在村子里为她修建了无障碍通道……

甚至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医学专家们出手,突破了“大腿根以下什么都没有,无法安装假肢”的医学难题,让钱红艳有了一双“大长腿”。

生活在一天天变好,钱红艳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可自始至终,都有一块巨石沉沉地压在钱红艳的心头:被关注得越多,被照顾得越多,她常常觉得自己是大家的负担,尤其是辛苦操劳的父母。她迫切地需要一些改变,这样的改变远不止她能站起来,能正常走路那么简单。(未完待续)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