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 ” 长在篮球里”的女孩(下)

那个 ” 长在篮球里”的女孩(下)

编者按:在中国西南的云南曲靖,有一个自4岁失去双腿后就被迫长在篮球里的女孩,虽意外而至,虽深处乡村,但她乐观开朗,在“篮球上”长出双腿,“杀”进里约热内卢残奥会。这一期,我们将继续带大家走进“篮球女孩”的故事。


作者:王耳朵先生          编辑:爱心志愿者

 

(接上期)

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医学专家们的帮助下,突破了“大腿根以下什么都没有,无法安装假肢”的医学难题,让钱红艳有了一双“大长腿”。

生活在一天天变好,钱红艳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可自始至终,都有一块巨石沉沉地压在钱红艳的心头:被关注得越多,被照顾得越多,她常常觉得自己是大家的负担,尤其是辛苦操劳的父母。她迫切地需要一些改变,这样的改变远不止她能站起来,能正常走路那么简单。

 

成为竞技场上拼搏的运动员

 

2007年,钱红艳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

那年,第7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云南昆明举行。作为观众的钱红艳,看到那么多身残志坚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在赛场上拼搏竞技,心中有一扇紧闭的大门缓缓打开了。

“他们都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在这里钱红艳遇到了一生的贵人:国家残疾游泳队主教练张鸿鹄。大家问她:“你喜欢游泳吗?”钱红艳点点头,郑重地回答道:“喜欢。”

于是,张鸿鹄在云南创办的游泳俱乐部里,便多了一个没有双腿的女孩。

只是想要学会游泳,并没有钱红艳想象的那么简单。仅仅是穿上泳衣,走到众人面前,就让她举步维艰。因为她害怕,害怕暴露自己“丑陋残缺”的身体;因为她恐惧,恐惧别人异样的目光……直到在父亲和教练的一声声鼓励下,她才慢慢走出更衣室。等到她站在所有人面前,没有同情,也没有质疑,有的只是习以为常。

那一刻,钱红艳爱上了泳池。但是,回忆第一次下水的经历,钱红艳心有余悸地说道:“感觉差点被淹死。”钱红艳是S7级残疾,属于严重的一类。这样的情况,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在很多人看来是“天方夜谭”。因为没有双腿,就很难保持身体的平衡。尤其是动起来的时候,屁股后面永远有一个漩涡,别说游泳了,就连漂浮在水面上都是一件难事。

篮球女孩上运动场

 

不过,面对困境,钱红艳的目光,始终坚定。这些年来,困难没有放过她一天,她也没有饶过困难一次。于是,你每天都能在训练馆里看到这样一幕幕场景。为了追赶队友的脚步,钱红艳每天都要游泳超过一万米。然后,上百次仰卧起坐,上百个俯卧撑,各种器械训练,重复重复再重复。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两年后钱红艳在云南省第九届残运会囊获3枚金牌;同年又在全国残疾人(18岁以下)游泳锦标赛中夺得1金2银。

2016年,她更是成为国家队的一员,成功杀进里约热内卢残奥会。不过比起这些傲人的成绩,更让钱红艳自豪的是:“每个月有固定的补贴,我可以养活自己,不给家里添负担,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很喜欢一句话:“我在这世界寻找一束光,刺破黑暗,永不凋零。”

泳池,就是钱红艳在黑暗中寻得的那缕光,一点点刺破了命运编织的罗网。

小时候的篮球女孩

 

从运动员到残联工作者

 

最近,在央视《嗨!好久不见》的专访中,钱红艳回忆过两段往事,让人唏嘘不已。

第一件是她上小学的一个情景。当时学校没有无障碍设施,她想上厕所,老师不在,这时同学就会背她去。都是同龄的小朋友,力气也没有多大。路走到一半的时候,腿就开始不停地抖。可即便如此,同学也没有将她放下。当时,她看到心里很难受。后来,她就尽量不喝水,这样就可以在上学期间不去卫生间。

还有一件,是她在游泳队训练的日子。为了锻炼臂力,她时常给自己的训练“加码”,好几次游到中途累到不行。她就钻进泳池里,任由泪水肆意地流淌。在教练和队友眼中,钱红艳从来不说苦,也不闹情绪,是个懂事的姑娘。

只有她自己知道,不喊“疼”不是不怕“疼”,而是她不想麻烦别人,成为大家的负累。

从伤口处长出翅膀

 

如今,钱红艳不仅是一名现役运动员,2017年她还在家乡陆良县的残联开始了另外一段新的人生。

她说:“我现在的目标,就是以后在工作上能够认真工作,接触更多的残疾人,以后对他们能有一些帮助。”

因为淋过雨,所以格外愿意为别人撑伞。曾经在苦难中艰难跋涉的钱红艳,哭过、笑过、被善待过,如今她终于可以做一位撑伞人了。

国内知名网站“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答:“说说你觉得人生好难熬的时期或瞬间。”你会看到无数崩溃的人生,但是每个人又会不约而同地在结尾,写上一句类似的话:“现在都过去了,我过得很好。”曾经也有人问过钱红艳一个相似的问题:“那些痛苦的日子,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很喜欢钱红艳的一句回答:“说到底,人应该是要往前看的。”

是啊,这世上,没有谁活得比谁容易,只是有人选择呼天抢地,有人选择默默前行。(全文完)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