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而不休” 的乡村老人们,如何安度晚年?(上)

 ”退而不休”的乡村老人们,如何安度晚年?(上)

编者按: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村老年人达到1.21亿,农村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比城市高7.99个百分点。他们年轻时在外务工支撑家庭运转,年老之后回到村庄,有人在家种了一辈子地,最终成为乡村产业的雇工,等待着干不动的那一天。这些“退而不休”的乡村老人们,他们的养老问题需要更多人关注。


作者:新京报        编辑:爱心志愿者

 

60岁那一年,顾延锋的人生中发生了一次最重要的转变,从打工的建筑工地回到太行山深处的村庄里,他面临着一次新的选择。30多年前,他走出大山,30多年后,他回到村庄,名义上在建筑工地“退休”了,但没有退休金,100多元的农村养老金,不足以支撑“退休生活”。他需要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只是,留给他的选择并不多。

在中国,和顾延锋一样,需要选择的乡村老人,还有很多。

63岁的农民工还在工地上干活

 

就业是乡村老人的第一选择

 

30多年前,顾延锋背着一卷铺盖,步行了大半天,从山村走到公路上,搭车进城,进入了建筑工地。那时候,干一天能赚30块钱,比大山里务农赚得更多。30多年中,他去过广州、北京、上海,走过许许多多城市,盖过许许多多楼。一直到60岁的这一年,建筑工地不再要他了,才回到村里。

顾延锋会盖房子,老家的房子虽然不大,但盖得很漂亮,黄墙青瓦,符合古朴的太行山民居风格,屋里却窗明几净,放置了各种现代化的家具。这处新房子,耗尽了顾延锋不多的积蓄,他面临着新的选择,找一个就近的、不那么辛苦的工作,获得一份收入,维系他和妻子的老年生活。

在江苏水乡的一个小村庄里,65岁的顾春恩,每天早晨五六点起床,做好一天的饭,装在饭盒里,然后带出家门,和村里的其他老人一起,到附近的农田中,开始为流转土地的老板工作(注: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其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自己的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十多年前,她家的地就流转了。她则在流转土地的老板那里打工,现在每天可以赚100块钱左右,76岁的丈夫,则在邻村一家养殖场打工,工作忙的时候就住在养殖场。

在乡村,60岁以上的农民就开始领养老金了,但除了少数经济发达的地区,大部分地方,老人们每个月只有100多块钱,远不足维系他们的日常生活。即便有子女供养,但大多数老人仍然会选择再次就业,或者依然在土地上耕作。

在江西吉安,72岁的罗玩山和妻子两个人,种着10多亩地,他的儿女都在城市打工,收入不高,很难给这对老人太多帮助。夫妻俩还要照顾90多岁的老父亲,以及一个正在上学的孙子。

罗玩山家10多亩地中,有一小半是水田,种着水稻,分成零散的小块,最小的只有两三分地。夫妻俩都种了水稻,但这个位于江西的丘陵小山村,机器很难下地。靠着一双赤脚,一架板车,镰刀、锄头,他们用这些最传统的农具,在土地上年复一年地耕耘。即使年过七旬,依然如此,几十年的劳动生活几乎没有变化。

 

罗玩山和妻子赤脚抬着打谷机下地干活

 

老人最关心的还是养老金

 

为了了解更多乡村老人的真实老年生活,2021年5月,40多位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在全国5省开启了一场特殊的调研。他们用两年的时间,了解乡村发展的真实情况,而老人,是他们接触最多的群体。

在东部一个乡村,调研的学生们遇到了一对80岁的老夫妻,第一次见面时,两个老人刚刚从地里回来,他们种着三四亩地,妻子还会接一些计件付酬的加工活儿。

常年在乡村调研的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张艳霞,见过许许多多乡村里劳作的老人。她告诉记者,乡村的养老金普遍比较低,所以,老年人从事农业或非农工作,是他们自我养老非常重要的一环。

即便那些没有养老压力的老人,也不会完全放弃工作。尽管许多人呼吁让乡村的老人也真正退休,但乡村老人自身,大多没有退休的概念,“但凡能多赚一点儿,还是会去工作和劳动。”张艳霞说,“其实这也是中国老人普遍的观念,他们对家庭、子女的责任是无限的,为孩子买房、成家,照料孙辈,绝大部分老人都会觉得义不容辞。”

2020年夏天,十几位来自广西天峨县的农民来北京的菜地打工,他们之中,年轻的也已59岁

 

对有些人来说,工作本身就是“刚需”。城市的人们,往往会认为,空心化的乡村中,照料可能是养老最难的问题。但在乡村,老人们更关心的,仍然是到手的养老金。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乡村养老金差距巨大,在北京,乡村养老金大约在每个月700-800元,而在西南大山的乡村里,老人们则只能每个月拿到100多元。

但尽管养老金很少,有和没有还是有本质的差异。在乡村,这笔数额不等的养老金,多数在老人自己手中,这使得他们有一笔可以自由支配的钱,尤其在失去劳动能力后。“在养老金比较高的地方,比如北京,这笔钱可以保障老人们的基本生活。”张艳霞说。2023年,张艳霞在北京房山、平谷调研时,发现这里的老人生活会惬意许多,一笔能归他们自由支配且保障基本生活的钱,带给他们的,不止是物质保障,更是体面和尊严,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必向子女张嘴要钱。

(未完待续,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