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志愿者新干支教感想集锦(三)
编者按:自2008年始,每年8月,在爱心基金会的支持与协调下,由耶鲁大学牵头的“Building Bridges(同在蓝天下)”中美大学生联合支教活动都会在中国农村地区的中学,以丰富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当地的中学生度过一段难忘的暑期时光。
2024年8月11-19日,由美国耶鲁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0余名大学生和爱心志愿者组成的支教团队,在江西省新干县新干中学成功举办了第16届“同在蓝天下”。本文以志愿者的视角,重温了支教的诸多瞬间,与读者分享。
作者:北京大学/陈文坍 香港大学/唐家璐 编辑:爱心志愿者
教育真不是一件太简单的事情
对于我参加BB而言,起初仅仅是上课,就耗尽我几乎所有的电量。更何况,人和人的交流,灵魂和灵魂的触碰,单要依靠课堂的四十分钟,完全不足够。目睹现实把理想撕开口子,伤痕累累。但我们要做不认输的人,战斗去!
BB有一个特别好的传统,“KWF”小纸条:“know – want to know – feeling”,每天都要求学生写下反馈,好让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课程的内容。日子一天天过,课程紧赶慢赶。和其他志愿者经历的故事不大一样,我没从自己的课堂上获得太多信心:越上课,越找不到自己的节奏。前面收到的,是“老师声音很甜”“喜欢老师的课”一类的反馈;后面则偏向另一类反馈,“老师的课很抽象,听不懂”“老师的课很无聊,希望可以多一些互动”之类的,工工整整码在纸上的字,对我而言,却是触目惊心。开玩笑说,“不看了,是恶评!”,内心又是真切的忐忑。担心他们照顾我心情不敢写太直接,课程调整之后效果依旧不好;又担心我的课对学生完全无用,辜负了他们的信任和期待。层层的矛盾里,找不到喘息的空间。好在其他志愿者老师一个接一个的帮忙,用所有人都能听见的声音,说我的课给她们很大的帮助。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多多少少能带来一点启发,能影响到一个两个三个人,就是最最最好的事情了,这一趟就没有白来。我们把夜晚掰成两份,一份拿来睡觉,一份拿来备课。两张椅子拼起来,身体蜷曲成贴合的形状。安安静静地,只能听到敲键盘和蚊子飞来飞去的声音,课后,雅文很开心地和我分享,学生们的课堂反馈很好,她找到了自己合适的节奏。
感谢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个志愿者,让我又相信,我们都在靠近我们的理想;感谢1班的志愿者老师们,温暖而可爱,缓解了我许多的不安和烦恼,每天一起吃饭聊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感谢我们班的同学们,还有我们可爱的小组,都是和弟弟妹妹一样大的年纪,格外地有亲切感,你们的倾听和鼓励减轻了我许多的压力和负担;感谢我可爱的302宿舍,那些伴随着笑声的夜聊,也将久久地滋养着我。
真是超级官方的致谢语!直白地把心剖出来,就是直白的话语。无敌爱大家,彼此的爱意生长在新干,又随着我们,到北京上海香港湖南浙江美国埃塞俄比亚。
而爱是不会停止不会消耗的,只会热烈地生长。生长在每一颗心里。
—— 北京大学/陈文坍
在新干,共同仰望蓝天
初来新干中学的七班,一个字——生。生,是陌生的生。一是陌生的环境,江西的滚滚热浪、时不时的暴雨和辛辣的伙食;二是陌生的学生,从新干中学高三生中抽出来组成的七班,他们彼此之间不认识,我们老师也对他们的情况不甚了解。生,也是生拉硬拽的生。为了让陌生的氛围变得熟络起来,我作为组长,绞尽脑汁尝试了很多方法,其中收效最快的是谈心的方式。鉴于我们班整体上偏内向,第一天破冰效果并不好。我在第二天社区实践小组中让四五个小组成员和我围成一个小圈,进行随意的交流,时不时加以插科打诨。这种谈心的方式,不仅让他们愿意和我敞开心扉,建立了友谊的基础,也让他们彼此熟悉了起来,缓解了他们的尴尬。生,自然也是生长的生,我们和学生的情谊也在7天的教与学中潜滋暗长。从一开始的想回家不想上课,到后来分别的时候和我们相拥红了眼眶。在一堂堂的课程中,我的心境从开始的紧张忐忑渐渐变成了从容自然;而学生们的状态也从一开始的新奇胆怯变成闪亮亮的星星眼。我们也会躲在教室后面听其他志愿者的课,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我们会在晚上聚在一起调试代码跑程序,确保后续课程中的AI视频生成万无一失;我们也会在凌晨回寝室的路上讨论AI的哲学问题,在AI备课组里,既有对教学的耐心和细心,更有对学术的严谨和不懈探索,我们彼此的磁场不断激荡,思维不断碰撞,便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友情和“终极AI电影制作课”的圆满成功。
离开江西的时候,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句“留恋处,兰舟催发”,很多志愿者老师朋友们就在评论区中接龙了整首《雨霖铃》。我在列车上反复读着接龙的词句,脑海中走马灯一样略过一张张我们支教活动的照片,一个个充满温馨和感动的瞬间,最后定格在支教结束的那个晚上,那个有圆圆的月亮的晚上,让我想起苏轼的那句“千里共婵娟”的晚上。我想,这个月亮,既寄托着我们的对这段时间碰到的人和事的依依不舍和绵绵思念,也象征着我们善良纯粹的理想主义,更是一种希冀——希望所有人的心里都有那轮明亮的月亮,有一个支持我们一直走下去的精神标识。也许“同在蓝天下”的意义就在于斯:将短期教学的经历凝聚成珍贵的回忆,在精神的星空种化成一颗颗闪亮的星星,众星拱月,让理想信仰之月更加闪耀,指引我们一直前行。
——香港大学/唐家璐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