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志愿者新干支教感想集锦(四)

BB志愿者新干支教感想集锦(四)

编者按:自2008年始,每年8月,在爱心基金会的支持与协调下,由耶鲁大学牵头的“Building Bridges(同在蓝天下,简称BB)”中美大学生联合支教活动都会在中国农村地区的中学,以丰富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当地的中学生度过一段难忘的暑期时光。

2024年8月11-19日,由美国耶鲁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0余名大学生和爱心志愿者组成的支教团队,在江西省新干县新干中学成功举办了第16届“同在蓝天下”。本文以志愿者的视角,重温了支教的诸多瞬间,与读者分享。


作者: 北京大学 /李咏馨        CWA世华学校/韩丁奥        编辑:爱心志愿者

 

赴一场有关自我的约

 

可以说我与BB的相遇是阴差阳错也是必然。我出生于云南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我一直对于支教这件事抱有崇高的敬意。遗憾的是,在上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机会接触过类似的活动。BB作为我的第一次支教尝试,体验感和满足感都相当超出预期,同组的老师们都很热情积极,大家一起努力备课,一起密谋惊喜,五班的同学们都很可爱,潜力无限。可以说,BB是我的第一次支教,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

在备课的时候,我常常设想,要是当年的处于他们这个年纪的我,有幸得到这样的机会,有机会接触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我会希望听到什么?我会希望得到什么?答案是:向外向上探索的动力。

我会希望有人能告诉我在这个时期内你的敏感自卑抑郁焦虑都是非常正常的,都是可以被理解的,都是有办法缓解的。实际上,我也考虑到或许班上还有一些正在遭受心理困扰的同学们,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实际来说,能做的有限。但我尽了最大努力,为大家准备了《抑郁自助手册》,在课程中做了对心理异常与正常的科普,设置了帮助他们识别和应对抑郁症并鼓励他们寻求更专业帮助的内容。

李咏馨在BB分享会

 

支教是一个对外输出的过程,但很惭愧的是,我认为自己的输入并不足够支撑我输出令自己满意的内容。每当我静下心来和自己洽谈,总能又找到在这次支教中我还能做更好的地方,比如因为忙于完成学年论文而没有用心答复每位同学的小纸条,比如讲课市场卡壳不够流畅,比如备课时畅想的好多有意思的选题都没机会讲……那么这些就都留到下次BB吧,下次我一定要更积极一些,更科学一些,更为它留出足够的时间一些。

BB是一个乌托邦,是一个还未真正远离就已开始怀念的地方,是我们为当年的自己为现在的同学们所量身打造的一个真空世界,在这里,我可以尽情帮助“当年的自己”,赶赴一场和自我的约定。

—  北京大学/ 李咏馨

 

 

BB支教活动感想与思考

 

收到支教项目的面试通知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认真准备了面试课件,并罗列了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然而,当面试官问到“如果遇到性格内向、不热衷参与活动的学生,你会如何应对?”时,我一时语塞。这与我预先准备的标准问题完全不同,这个问题提醒了我:对于团队合作的态度和认知,我还需要进一步反思和审视。

作为与这些学生的同龄人,我更能深入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在教育资源紧张、学习压力巨大的环境下,我们的课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成为他们情感上的支柱,在短暂的时光中帮助他们释放压力,感受到生活中除了学习外还有诸多美好的事物值得追寻。

韩丁奥所授的木结构桥梁的设计课程

 

活动伊始,我精心准备了课程素材与PPT,认为只要顺利完成教学便算是功成。然而,一次深入的谈话让我意识到,其他志愿者认为我的态度过于“热忱”,缺乏“分寸感”。起初,我对此感到不以为然,甚至有些许委屈。在我所熟悉的国际化校园里,这种热情与开放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领悟到,在多元文化和背景中,这种社交方式并不总是适用。我开始反思,尽管我深受国际教育的熏陶,但我的未来终究根植于中国这片土地。因此,学会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巧妙地进行社交与协作,是我必须认真修习的课题。

我这次准备的内容是桥梁设计与制作,在教学活动中,我原本只期望学生们能够借助我提供的素材,制作出一个真实可用的桥梁。我积极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力求将课程推向更高水平。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们之间的熟悉程度逐渐提升,我鼓励他们上台分享设计思路,第三节课时,我惊喜地看到学生们的桥梁已初具形态,令我感动的是,他们在课余时间也在持续投入制作。这种热忱与坚持对我而言是极大的鼓舞。这个过程中,我突然领悟到:“完美的结果并非终极目标,而合作的历程,以及看着自己与他人共创的巅峰,这才是创造的真正价值所在。” 长久以来,我总是将个人能力和最终成果作为追求的核心,渴望在完美中赢得无尽的掌声。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合作环节。习惯了孤独前行的我,虽然能够独自面对挑战,追求极致的完美,但这种方式让我身心俱疲,也限制了我的进一步成长。我未曾学会如何与他人携手并进,未能领略到合作所带来的无穷创造力和效率。而在这次活动中,看到学生们在我的鼓励下激发思维火花、相互协作,最终高效完成任务,我的内心深受触动。我深刻领悟到,制作与创造的过程才是我真正应该沉浸其中的学习之源。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传递了知识,更从学生们身上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与智慧。

— CWA世华学校/韩丁奥

 

李咏馨、韩丁奥与同班志愿者在一起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