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志愿者新干支教感想集锦(六)

BB志愿者新干支教感想集锦(六)

编者按:自2008年始,每年8月,在爱心基金会的支持与协调下,由耶鲁大学牵头的“Building Bridges(同在蓝天下)”中美大学生联合支教活动都会在中国农村地区的中学,以丰富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当地的中学生度过一段难忘的暑期时光。2024年8月11-19日,由美国耶鲁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0余名大学生和爱心志愿者组成的支教团队,在江西省新干县新干中学成功举办了第16届“同在蓝天下”。本文以志愿者的视角,重温了支教的诸多瞬间,与读者分享。


作者: 北京大学/殷邵峰        华东师范大学/胡优优        香港大学/张日礼

编辑:爱心志愿者

 

Building Bridge, to Eternity

 

我这次支教的课程为同学们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经典技术和社会影响,但我不太相信同学们能在没有机会运用这些知识的情况下将它们一直铭记到大学,有人说,“教育就是把所有知识忘掉之后,你仍然记得的东西”;也有人说,“才华、勇气、骄傲、荣誉,都可能随着时间慢慢隐入尘烟。唯有内心的信念,会托住人生所有的风浪”。我想同学们现在就已经不再记得我们讲过的所有知识,但他们或许会记得惜羽老师坚定执着地追寻心中的永恒,记得婉宁老师温柔细腻地对待每个生命,记得优优老师面对未来的自信与洒脱,记得舒涵老师在神秘的梦境中发现我们内心的光芒……他们或许也会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群人,在黑暗冰冷的现实大海上,一起守护着一颗理想主义的小小火苗,守护着一个略显天真的,关于善良、热爱、希望与信念的童话故事。也许他们会感到奇怪,也许他们会感到不值得,但也许,当大海的风浪袭来,他们将会与我们一同守护BB的火焰,直到永远。

殷邵峰同学在BB的班级

 

水,会随着环境变形,会沿着缝隙一直向下,最后流入深沉的大海;而火,就有些许的执着,它只在值得燃烧的环境中燃烧,一旦燃烧就永不止息,直到引燃下一处空间,或者迎接命中注定的消逝。非要说的话,我认为我们的生命更像火:不会像水那样恒常地存在,只会在热烈燃烧后走向永远的沉寂。

所以我们班的同学们会记得绍峰老师的什么事情呢?也许会记得社区探索时一直带着大家坐公交车吧。也许会记得车窗外:南国的松林在热风中摇曳,赣江丰沛的水系环绕着闪闪发亮的稻田;南岭的湿云绸缎一样漂浮,滴水敲打着绿叶浸染出满坡青翠。

希望你们能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也能够永远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

——  北京大学/殷邵峰

  

Building Bridges——连接起儿时与现在的我

 

这是我第三次遇见BB,这一次我以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份,给江西新干中学新高三的学生们上心理健康课程。这十天中的美好点滴,翁老师每年的参与和对我的指导,将我带回了2015年八月,我的故乡——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彼时,一群来自耶鲁大学等中美日八所顶尖学府的精英学子,以英语为桥梁,科技教育为舟楫,跨越文化的界限,为我们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开启了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

我的父母,当时作为庆元中学的教师,投入到BB活动的后勤保障之中,并将年仅十岁、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我带入了这个充满魔力的世界。那是我首次与外国友人面对面,那些金发碧眼、来自耶鲁的学子们,他们的风采如同璀璨星辰,瞬间照亮了我稚嫩的心田。我满心渴望能够接近他们,与他们对话交谈,尽管当时的我,受限于英语水平,只能以零星词汇表达内心的激动与向往。然而,正是这份未能言尽的渴望,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英语学习的无限热情。我和耶鲁大学的罗丽杉交谈甚欢,她的中文非常好,像中文母语者流利地和我交流。她热爱运动,喜欢打篮球,交流时的自信大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优优

 

BB志愿者们的自信与风度,以及他们带来的那些前沿、新颖且趣味横生的知识,如同一股清泉,滋养了我幼小的心灵,让一颗渴望成长的种子悄然萌芽。他们的光芒,成为了我前行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不断向知识的海洋深处探索,努力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为了有朝一日能更自如地与他们交流。

与BB的相遇,不仅是我个人成长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我一生中不可多得的幸运。去年夏天,我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还打了视频电话和罗丽杉报喜,分享这些年来的成长与经历。

很荣幸,这一次的BB 我以志愿者老师的身份回归,希望能为更多同学照亮前方的路。

—— 华东师范大学/胡优优

 

时代巨轮

教育可以改变某个人,但我觉得教育并非旨在改变人。由于我教授的课程是性教育,很多东西关乎到所谓的价值观,道德观。但是,这些”观”在我看来从来就没有对错之分,没有正确与否。而老实说,高三的同学大概已经有一个独立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已然有了自己的各种”观”。纵然我是老师,我也无需去灌输什么,也不会强塞什么。我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一个让他们拓展视野,辅助思考的帮手,我也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反思和见解去判断和理解自己心中所想。

张日礼与同学们在一起

 

这次Building Bridges的支教对我来说是什么?是尝试,是新鲜,是学习,是历练。但我得到的又何止是这些。支教期间的酸甜苦辣我尽情享受,享受备课到凌晨两点,在教室里与同伴唱歌,在宁静的校园里漫步,在县城颠簸的路上骑车,躺在阅览室的椅子睡觉,看粉色晚霞,眺望满月,倾听蝉鸣,畅谈人生。回望短短一个星期,真是太快了,但卻是我这个暑假,甚至大一这一年的高光亮点。这期间所学到的东西,终会酝酿成红酒,在他朝定能细细品味,又或者一醉自救。

—— 香港大学/张日礼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