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志愿者新干支教感想集锦(七)
编者按:自2008年始,每年8月,在爱心基金会的支持与协调下,由耶鲁大学牵头的“Building Bridges(同在蓝天下)”中美大学生联合支教活动都将在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以丰富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当地的中学生度过一段难忘的暑期时光。2024年8月11-19日,由美国耶鲁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0余名大学生和爱心志愿者组成的支教团队,在江西省新干县新干中学成功举办了第16届“同在蓝天下”。本文以志愿者的视角,重温了支教的诸多瞬间,与读者分享。
作者: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董上奇 上海交通大学/商轩铭
编辑:爱心志愿者
2024 · Building Bridges ·感想
这是我第四次参加BB了。从高一第一次去山东青州,到今年即将读研来到江西新干,可以说BB见证了我一路的成长,我也有幸在每一年的活动中感受到这个项目的不同却振奋人心的魅力。
来到每所学校,最初总是很急切地想要为学生们做些什么,为他们讲在我看来有趣的生物知识、病人案例,也听他们讲学习的艰苦作息,学校家长的种种不尽人意,还有自我心理上的困境。我们变得逐渐亲密却也愈发意识到自己能为他们做的太过有限,只求得BB活动的7天时间能真的像项目所述那样,如火星一般为他们日后的人生带来一点燃料,成为他们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近两年因为读到一些对自我心态帮助很大的书,也因为专业课的学习,我今年带给了同学们一门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让大家意识到大脑的强大潜力的课,从大脑学习、记忆到情绪和压力管理的方法,希望能让同学们更了解自己也更相信自身的力量。尽管想象很美好,上课期间依旧时常收到反馈小纸条被点名说有点枯燥的留言,每天下午的社区探索课程是除了备课之外的第二大压力来源。当不会活跃气氛的我遇到一群内敛、不会向外表达的同学们,当每次聚在一起努力说话的只有我一人时,心理都很崩溃,不知道同学们感兴趣的课题是什么,更不确定怎样才能带动他们让他们充分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活动中期,翁老师对我们前四天的碰壁提出了许多建议和反思,那晚本组的老师们聚在一起聊起了各自人际交往、自我成长的历程,试图回到我们都经历过的高三时代,更深刻地了解、共情班里的同学们。我很难忘记那个大家袒露脆弱,倾诉成长与改变,然后互相支持的夜晚,那是真诚与善意碰撞出的可以彼此交心的信任,是不可多得的serendipity。让我逐渐摸清了他们是擅长独自战斗也慢热,更是需要接受我们的影响变得更好的孩子。于是我学会让他们自主认领任务各自发光发热,也在必要时强行让他们彼此讨论互动。也的确是从向同学们敞开心扉的第二天开始,我们的努力似乎得到了同学们的回应,课堂上积极互动的身影不再是先前那寥寥几个,外班老师带来的多样化的新鲜课程也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回过头来才发现原来时间这么快,而我们也一起成长到了即将分别的时刻……
每年的活动总有缺陷和遗憾在……就像今年因为晚自习的缺席少了很多与同学们深度交流的机会,最初几天老师们不约而同觉得疲惫,不知该如何贴近同学们的需求从而帮到他们。我们却也因此更加难得地体会到真诚的心与心之间交汇、流通的力量。我想正是因为每年会遇到不同性格、状态的学生,和一群永远真诚善良、可爱大方又特别优秀的志愿者朋友们,就像今年最棒的领队惜羽同学说的那样,BB对我来说是乌托邦一样最接近实现自我意义和价值的存在,我总是认为每次从活动中收获的远比我自身带来的能量多太多。也因为遇到的这群美好的人们,
想要一直尽我所能地为它带来一丝我的力量,为更多在县城里接受刻板教育却拥有无限能量的同学们带来去往大千世界的动力和新视角。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董上奇
点燃内心的火焰
在短短一周多的支教时光里,我经历了从教学新手到课堂驾驭者的转变。起初,我为了填充课时而硬凑内容,逐渐地我学会了让授课内容与上课时间完美匹配。在此基础上,我引入游戏互动,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与学生们一起在玩中学、学中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邀请到其他班级上讲授AI概述课,反响十分热烈,甚至在同学们课后写给我的明信片上发现了“想要弃文从理”的字样,十分震撼。再到后来,临时主持AIGC比赛评比,对着小组海报即兴发挥讲解,一切都变得游刃有余。
经过一周的磨合,同学们从开始面对面交流时眼光闪避不敢表达自己,到在田径场大型分享会上能一眼认出后台的我,并关心我为何不上台发言,在KWF小纸条中,他们还吐槽我忙于其他事务,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尽管组员们也不擅长表达,但他们却给我写了最多的小纸条、最多的字,这份深厚的感情让我动容,他们的赞美让我深知自己的价值,他们纯真的话语和眼神给了我坚定的信心。支教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同样给予了我宝贵的力量和信心,这实现了教育的完美闭环。
在来到新干之前,我并未抱有任何期待,曾以为这只是一次不同于以往参加N场比赛的大型社会实践,或是一次深入县城社区探索的旅程。然而,这次支教却成为了一次精神世界的极大冲击。在忙碌的象牙塔生活中,我终于有机会停下来审视自我和这个世界。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在经历了无数次摸爬滚打后,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但正是这次支教点燃了我们内心的火焰,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
——上海交通大学/商轩铭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