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姐大 ”刘小钢:生命中最珍贵的20年(下)
编者按:刘小刚作为中国公益届知名的带头人,她所创建的“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可以看作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公益的发展的一个缩影。2009年,一群具有公益情怀的企业家和学者,携手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以”社区”命名的公益基金会——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千禾”)。社区是一定的地理区域或者社群,是城市为居民提供服务以及居民生活活动的场所,是社会中的一个细胞单元。刘小钢,是千禾社区基金会理事长。她与团队深入社区一线,带领着一群居民一同寻找社区乃至社会疑难杂症的解法,他们相信社区好了,社会也就好了。这一期,我们就继续走近刘小钢,去了解她的公益20年。
转自:中国慈善家杂志 作者:龚怡洁 编辑:爱心志愿者
(接上文)《中国慈善家》:千禾一开始的定位是资助型基金会,这些年也经历了许多调整,这些调整背后的思路是什么?
刘小钢:我们最初是支持草根组织,看到哪个做的事情和我们价值观一致,我们就给它支持,大概先后有几百个组织。这个做法不能说错,但是好像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因为感觉沉不到底。
所以千禾的这15年,其实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们慢慢发现,我们资源非常有限,必须要聚焦。最后,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最后一公里”的基金会,把焦点确定在珠三角的流动人口议题上。
现在这也是我们很鲜明的标签。再去筹款时,一讲对方就清楚了。他会看到我们在这个议题里的能力。我们的定位越来越明确,资源筹集能力也越来越强,积累的经验和能力也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已经变成了一个和一线草根组织一起成长的资助型基金会——我觉得真的是很难得。
女性不止半边天
千禾社区基金会的办公楼坐落在一个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小巷子里,空间有些局促,刘小钢作为理事长更是没有给自己留一个单独的办公室。但无论是办公室内外,刘小钢总是和大家能打成一片,也颇有一种一呼百应的领袖气质。
《中国慈善家》:我们这一期杂志的封面报道聚焦女性公益领袖,对于自己的女性身份你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吗?
刘小钢:我真的基本没有性别意识,好像是“雌雄同体”。但是自从进入社区之后,我发现性别的分野的确是有的。在我们的社区里,其实管孩子的一般都是妈妈。我们搞了很多的社区活动,基本上都只有妈妈出席。而且我发现,一个家庭,如果妈妈改变,家庭就会改变。
我越来越感觉到,如果我们讲社区话题,妈妈是非常重要的。我曾经支持过一个打工一族的社区,其中一个打工妈妈在我们的支持下出来做了一个公益空间。她身边有一批妈妈,原来只知道在工厂里打工赚钱,每天生活枯燥单一,但是把她们慢慢组织起来后,她们的活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她们去读了千禾开办的关于孩子的各类课程,成为了城市支教的志愿者。这个打工妈妈的群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给她们自己的家庭带来很好的变化,这让我觉得妈妈的力量非常大。
当然,我们要想办法把爸爸再拉进来。但是妈妈的改变,绝对是关键的第一步。所以我觉得,我们做社区工作的机构,对于女性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慈善家》:你觉得女性从事公益有什么特别之处?
刘小钢:在我们公益领域,从业者大概60%都是女性。女性在这个领域里绝对不止半边天,一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非常大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觉得公益行业,相比于商业或政府来说,对女性是比较友好的。不过,在有资源的那一端,好像女性也不是很多。而在草根民间组织、民间社会服务机构这一端,一线的领导人还真是有很多女性。
公益领域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是,每一个人的自主性都很强。如果不是有极强的自主性的话,他不一定会选择进入这个领域。进入公益行业,很多人是基于一种价值的选择,而这种价值的选择应该是一种非常自主的选择,不是“不得不为之”。所以我觉得,选择做公益的女性,一定真的是有思考过的。
其实,对于一个普通的女性来说,她真的可以尝试去看到一种可能性。不是说只能去给人打工,如果对哪一个社会议题感兴趣,其实你完全可以自己去尝试带领一个团队去做。
《中国慈善家》:家人如何看待你的公益事业?
刘小钢:我觉得我跟儿子都是比较独立的两个人,他不会过多谈论我做的事情。有一点让我觉得比较开心,那就是我跟我儿子在价值观上有很高的共识。对于我做的事情,以及平时对于新闻时政的讨论,我们很多基本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
当然,我们是两辈人,所以我关注的人群不一定是他关心的。但是他对一些公共事务有他的理解和角度。他现在还在创业。如果有一天,他也有兴趣做公益的话,我希望能支持他,去做自己感兴趣的公共议题。
《中国慈善家》:现在回望自己走过的商业和公益道路,你如果回到从前,会从一开始就选择做公益而不是商业吗?
刘小钢:我觉得两个领域之间,很多逻辑是通的。当然,公益机构会考虑弱势优先,会把资源都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商业也可以解决社会问题,但它是用产品、用商业的逻辑为社会作贡献。我觉得两者要达成的终极愿望,都应该是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它们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我越来越觉得,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你本身一定是要带有公益目的的。如果放眼世界,你会发现,好的企业一定是受人尊敬的企业。受人尊敬,源自于它的可持续发展导向,它的公共目的和它的产品已经不能分割了。企业必须慢慢发展出社会责任感,你做的产品,如果希望它获得更多人的喜爱,它内在的逻辑必须指向公共目的。
我以前不懂这些。但今天如果我再回去做企业,我觉得自己会做得更好。而且我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向善的企业,毕竟,我好歹干了20年的公益嘛。(全文完)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