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探校:走近教育创新的一线
编者按:教育改革是中国多年来面对的大问题。而在中国民间,各种蓬勃发展的创新探索方兴未艾。2024年4月16日至4月19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团队前往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两省,深入调研当地民间教育创新机构。通过实地考察、采访交流、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从教学到生活、从教师到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这些学校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以期发现不同的教育创新样态,为教育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这一期,我们就跟随着一起去探校吧!
转载自:教育思想网 编辑:爱心志愿者
第一站:贵州兴仁塘房小学
石旮旯里的快乐寄宿教育奇迹
塘房小学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第一所寄宿制的完全小学。2004年,校长吴雄刚到任时,学校周边还不通公路,校园破旧不堪,仅有学生75人。吴雄带着师生大搞建设,让学校从一无所有变成了一所环境优美的、充满快乐的乡村寄宿制学校,如今学生人数稳居500余人、教师近30人。
在塘房小学,随处可见用心设计的温暖细节。校园围墙上,贴满了孩子和老师们的照片。依据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建了凉亭和露天棋吧。还有乒乓球桌、操场……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释放精力的空间与时间。此外,塘房小学还通过丰富的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幸福指数,努力让学生有“家”的感觉,在日常点滴生活中展现出农村学校的充沛活力。
第二站 分众美丽小学(云南省楚雄市东瓜镇兴隆村兴隆完小)
给予乡村孩子充分的情感滋养
分众美丽小学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东瓜镇兴隆村,是由美丽中国、分众传媒与楚雄当地合作的一所公办乡村学校,近年来学生人数保持在100多人。学校基于“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办学理念,一方面,致力于改善校园环境,给学生们带来卫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生命教育的细节处处可见;另一方面,除了上齐、上足国家课程外,学校还开设了以生活为根的校本课程——“生活家”课程。内容分为两个版块:一是生活技能学习,以健康和安全为主要内容;二是社会情感教育,开展了“主动倾听、自我效能、延迟满足、自我概念、情绪调控、情绪察觉、同理心” 等模块,以帮助学生悦纳自我并与他人和谐相处,成为积极、健康、幸福的人。美丽小学希望为当地小学生提供持续的情感支持,为他们的童年留下充分的情感滋养。
第三站 猫猫果儿教育社区
自由、个性的大理创新教育先锋
猫猫果儿教育社区于2012年3月正式成立,创始人陈钢曾是一名独立制片人,成立的初衷是基于大理“新移民”的教育需求——考试不是这些孩子的唯一出路,家长渴望创新教育。于是猫猫果儿应运而生,从最初仅有十几个孩子的小微幼儿园发展为如今100多名学生的规模,教学内容也延伸到了中学阶段。
猫猫果儿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积极的终身学习者,注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学校实行小班教学(不超过10人)与分组教学,定期开展研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十分强调“建构主义”的概念,小组教学也是孩子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一种形式。此外,陈刚还强调社区的概念,他认为社区知识是有社群属性的,不是不可被打破的真理。
第四站 大理蔬菜教育社区
讲究 ”平衡”,培养体格健壮、愿意学习的孩子
大理蔬菜教育社区创立于2012年。室内除了固定教室外,还有木工房、书画室、沙盘室、心理学教室等;室外有菜园、蹦床、秋千、锻炼器材等。蔬菜社区目前有学生40余人,教师10余人。当被追问蔬菜社区的创新点时,创始人菜妈认为是“平衡”二字,她希望培养体格健壮、愿意学习的孩子。一方面,蔬菜社区的孩子们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进行体育运动,在自然环境里尽情玩耍;另一方面,蔬菜社区也十分注重学科学习,强调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每年设有3个小学期,且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目前,蔬菜社区的毕业生中有前往德国、匈牙利、澳大利亚留学的,他们逐步形成了不需要中介的留学道路。
第五站 大理云朵学园
在自然中激发孩子的生命力
云朵学园是2016年创立的一所民办幼儿园,目前有学生50余人,田地30亩。创始人燕子老师崇尚自然教育,她认为自然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过往的经历令她发现那些拥有创造力的人,往往都具备一个相同点——生命力,而大自然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2023年,云朵学园以生命力为其教育内核,围绕生命力形成了学习力、关系力和创造力的四力模型。他们希望探索一条基于中国实际的与乡土有关的、未来的、国际的、可复制的路径。此外,云朵学园与社区的联系十分紧密。2022年,他们创建了一个公益图书馆。现在,他们每周还会去附近的乡村小学送教,为当地的孩子开展公益阅读课程。
第六站 大理毓英新文化社区(大理毓英华德福学校)
让华德福教育在苍山洱海间扎根
大理毓英新文化社区创立于2014年,创始人大军老师曾是一名华德福的家长。毓英新文化社区是一所家校共建的社区学校。华德福教育强调艺术对于儿童心灵塑造的重要作用。数学艺术化、语文艺术化、英语艺术化……艺术在这里不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贯穿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在大理毓英新文化社区,随处可见缤纷的色彩与流动的线条。他们认为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象征色彩,能够反映和表达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因此每个年级都有独特的色彩主题,孩子们根据这些主题及个体的需求,自主地布置教室,在艺术的实践中学习与理解,发现内心的创造力。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