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杆”环保志愿者寒梅:我们不能把破破烂烂的世界留给后代
编者按:每年夏天,在长江源头的唐古拉山镇都会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头发虽然已经银白,但瘦小的身体里面仿佛蕴藏着无尽能量。她就是寒梅——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交流无碍的翻译、资深的环保志愿者,更是守护这片高原环境的“寒梅”。已经年过七旬的她仍然没有要停下脚步歇一歇的意思,是铁杆的环保志愿者。这一期,我们就走近寒梅,了解她的故事。
转自:凤凰网公益频道 编辑:爱心志愿者
想做一个解决痛苦的人
寒梅出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一户贫苦的藏族牧民家庭,名叫罗央卓玛。曾因放牧迷路记不清家在哪里,被解放军救下后送到了县里的孤儿院。
在治多县完小上学一年后,班主任老师根据她的性格给她取了个新名字——寒梅。”从此,“寒梅”代替了她的原本的名字,她也如老师所愿,成长为一株傲立苦寒高原的梅树。
“我的母亲生育了6个孩子,因为医疗条件差,存活到成年的只有3个。”从懂事起,寒梅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从青海医学院毕业后,寒梅被分配到青海省儿童医院,她不愿意,要求去离牧民近一些的格尔木县医院。
“我从小吃了很多苦,所以想做一个解决痛苦的人。”寒梅说,选择做医生是为了解决病人的痛苦,做环保是为了解决环境的“痛苦”。
要完成老同学的遗愿
寒梅环保道路上的第一个引路人,是她的小学同学杰桑·索南达杰。
20世纪60至90年代,被称为“人类最后一片净土”的可可西里正经受着一场空前的浩劫。可可西里丰富的矿产资源引来淘金者非法开矿,随之而来的是疯狂盗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由于沙图什披肩盛行,藏羚羊遭到盗猎者的疯狂捕杀,当时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数量降到2万只以下,一度濒临灭绝。1992年,杰桑·索南达杰组织了中国第一支武装反盗猎队伍,与盗猎者展开多次激战。
格尔木正好在杰桑·索南达杰去往可可西里的必经之路上,两个分开20多年的同学重逢了。在桑·索南达杰的讲述中,寒梅第一次听到了可可西里这个名字,也知道了可可西里正在发生的事情。
之后几年,杰桑·索南达杰一次又一次进入可可西里考察、巡护,每次都会在格尔木准备给养,也都会去看望寒梅。在与杰桑·索南达杰的交流中,寒梅对环保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
1994年1月,杰桑·索南达杰第12次进入可可西里,他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押送途中,杰桑·索南达杰所乘的卡车爆胎落在车队后面,夜幕降临后遭到18名盗猎者袭击。等前来救援的同事找到他时,杰桑·索南达杰已经被可可西里零下40摄氏度的风雪塑成一尊冰雕,他俯卧在地,右手依然保持着扣动扳机的姿势。
杰桑·索南达杰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可可西里的边缘建一个自然保护站,作为反盗猎的前沿阵地,把盗猎者都挡在外面。他的牺牲,激励了无数环保人士投身于保护可可西里的事业中,寒梅便是其中之一,她想要完成老同学的遗愿。
受杰桑·索南达杰的感召,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会长杨欣写了一本叫《长江魂》的书,四处义卖为建立自然保护站筹款。在杨欣的带领下,包括寒梅在内的一批志愿者一边筹款一边建设,历时两年,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终于建成。为纪念杰桑·索南达杰,这个自然保护站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可可西里杰桑·索南达杰保护站。
感觉特别幸福
从1994年开始,环保就成了寒梅的“第二职业”。每当她请长假,格尔木市人民医院的同事就知道,她又要去做环保志愿者了。近30年来,寒梅已经记不清跟随科考队和环保志愿者团队出发多少次了,可可西里腹地、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姜古迪如冰川、澜沧江源吉富山、黄河源头约古宗列……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每次出行,寒梅都会自费购买两三千元的药品,以备不时之需,活动结束后,又把这些药品分发给当地的牧民。
同行的队友们都说,寒梅是“金牌队友”。她是经验丰富的心血管科医生、高山病专家,要担负整个团队的医疗保障任务;她能讲一口流利的康巴藏语,在与藏族群众沟通时,她又是翻译;她的摄影技术精熟,需要时,她又可以客串摄影师。
2010年,寒梅从格尔木市人民医院退休,返聘至格尔木滇康医院,仍然坚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在寒梅的影响下,滇康医院也时常组织一些公益环保活动。
为改善长江源头生态环境,减少垃圾污染,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决定在长江正源沱沱河,建设中国民间第二个自然保护站——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寒梅退休后的头三年,正赶上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建设关键时期,她每年都要在海拔4500多米的唐古拉镇工作三个月以上。
保护站建成后,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志愿者前来,寒梅又担起了“保驾护航”的任务,陪伴志愿者们,待他们适应那里的高原环境后再离开。
年过七旬的寒梅仍然没有停下脚步,医生和环保志愿者的工作让她感觉充实而幸福。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寒梅感觉特别幸福。在寒梅看来,环境跟人类是一样的,人类生病了会痛苦,环境“生病”了也会痛苦,而环境的痛苦最终还会传递到人类身上。
“保护环境就是为环境解除痛苦,环保工作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路。”寒梅说,环保不是几个公益组织、几个志愿者的事情,而应该是全人类的事情。因为“我们不能把破破烂烂的世界留给后代”。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