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一座桥,连接你我他

架一座桥,连接你我他

编者按:在爱心基金会的支持与协调下,由耶鲁大学牵头的“同在蓝天下”支教活动于8月组队赴浙江省庆元县庆元中学支教。20多位来自耶鲁大学等中美日著名大学的大学生们为即将升入高二的7个班级的400多名学生开启了一段跨文化之旅。

架一座桥,连接你我他

爱心基金会志愿者 季阳

 

“同在蓝天下”(英文名Building Bridges),是2009年由耶鲁大学的华裔学生发起,与爱心基金会携手合作,在中国农村地区开展的一个支教活动。今年我有幸作为爱心基金会的组织者全程参与了组织协调工作。

我曾在内蒙古的农村支教过一年,对于支教团我依然存有一份眷恋,和对当年三五同行“战友”的美好记忆。这一次,我从参与者变成了组织者,曾经“三尺讲台”的经验使我受益良多,心想这一次也要把事情做好。其实这些年中国大陆并不缺乏大学生暑假短期支教,但许多大学生带着大包小包,带着大城市的优越感来到小城镇,潜移默化中却把金钱堆砌的梦想植入到了原本朴实的孩子们心中,以高尚者的姿态施舍公益心。我一定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并把我这几年所思所想传递给参与的学弟学妹们。

我开始积极和各方联系,一面落实支教学校,一面和耶鲁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的领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招募志愿者的情况。我十分清楚,这些大学生没有经过培训,没有教育者的经验,仅凭满腔热情去支教是要碰钉子的。我于是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一场培训会。我首先告诉大家,我们绝不是去教英语的,更不是现下一些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旅游加体验生活。正如这次活动的英文名Building Bridges,我们是要去架一座座桥,不仅仅是农村和城市、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桥梁,更是彼此之间文化的桥梁,心灵的桥梁。接着所有志愿者上台试讲,其他志愿者扮演学生,我时不时扮演挑衅老师的“坏孩子”,最后再认真点评,把我的成长和思考倾囊相授。另外我还给大家下了各种“最后通牒”,比如一周内把嗓门变大两倍,出发前一周必须完成备课等等。效果是好的,但郁闷的是我大概也因此牢牢树立了大姐大的形象,时至今日挥之不去。

7月初核心团队敲定,7个外国学生,14个国内大学生,中外大学生1比2组队,每组负责1个班级,一共负责7个班级400多名学生的教学。这之后,好消息纷至沓来,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副教授李海燕老师和我们爱心基金会的翁永凯老师也要加入我们的团队一同前往。后来,团队又增加了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的营养师刘璐和几位优秀的浙江省大学生志愿者。在这约三十人的华丽丽的阵容中,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是日本留学生。加藤彰介,他出生于美国,英语是母语,同时又在日本长大,就读于中国人民熟悉的早稻田大学,所学专业是中日关系。因此他决定加入的时候我们十分高兴。历史上日本和我们有太多恩怨,再加上存在的领土争议,两国国民间的不信任日益加深。要解开这个心结可能要从年轻一代的互相了解开始。有日本同学的加入,无疑是有益的。我对去年国人那场砸日本汽车的暴行还心有余悸,担心看抗战影片长大的孩子们不能接受加藤。于是乎,加藤在每个班级的第一节课,都有我和被大家戏称为“语言王、单词璁”的王璁保驾护航,随时应对孩子们抛出的各种棘手问题,“我讨厌安培晋三,你们为什么选他?”“钓鱼岛是中国的,你们为什么抢?”好在他都应付自如。渐渐地,情况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加藤一下成为了团队中最瞩目的明星,每天都有学生来要签名要合影,许多高三年级的学生也自发地过来请他去上课。我后来发现加藤挺有“小九九”的,他的课程总是从孩子们最喜欢的日本动漫开始讲,还教学生唱日文版的《机器猫》主题曲,让我们大跌眼镜。

我们的支教学校——庆元中学,在浙江的西南山区,在校生90%为农村家庭学生,且有一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即他们是“留守少年”。学校每年高考重点大学的上线率仅为7%,大部分学生将就读于专科技校,也即我们所面对的大部分学生,在未来会成为“中国制造”那浩浩荡荡千万大军的中的一员。每一天,我们都为孩子们呈上丰富的精神盛宴,诸如“小脑袋大学问”、“统计学和魔术” “生活中的经济学”等等。每一天,我们都沉浸在收获和喜悦之中。美国来的Bertie不无感慨,中国学生好苦,学校的晚自习竟然要到22点。我告诉她,虽然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比美国学生扎实,但缺乏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僵化的教育体制也无法在短期内改变。高中生时刻处在高考的压力下,许多农村学生更是期望考上大学来改变贫困的命运。感念于此,我们在给高二上课之余,为高三整个年级,大约800多个学生举行了一场学习经验交流会,由清华和北大的大学生在现场介绍学习经验,之后再和学生互动,回答问题。那一晚大教室里挤满了人,暑期的热浪席卷,我坐在台上还大汗淋漓,学生们挤在台下却听得一丝不苟。有个学生问自己英语单词怎么都记不住怎么办。大学生们马上提供了建议,联想记忆法,词根记忆法等等。轮到王璁时,这位斯文的博士生突然站起来,拿着话筒一字一句地大声说,记不住,那-就-不-要-睡-觉-!台下啊的一声,我想孩子们都理解了这位大哥哥的意思,那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要勤奋!斜眼一瞟我发现Bertie和Phil(注:两人都是耶鲁大学的志愿者)也挤在人群里不住擦汗,眼神里满是惊讶。

短短十天,我们与孩子们打成了一片,了解了他们的需求、爱好、梦想和企盼;进而,我们用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呈现了一个他们或许尚不清楚的世界:它比教科书里的那个世界更为庞杂与精妙,更难理解也更需要探索,它牵扯了更多关系,带来了更多选择,呼唤着更多细致、执着、勇气与智慧去面对。一方面,孩子们在qq空间里表现出对美国、对日本乃至对世界的看法的变化。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们也悄悄出现了一些变化,Facebook上吃喝玩乐的内容少了,宽容、悲悯的胸怀多了。

一座座心灵间的桥梁已经踏踏实实地架了起来。

一如梁任公所呼,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国之未来在少年,在教育。虽有惶恐,虽有不安,但我仍为自己或是曾经、或是现下、或在将来,能有机会为中国少年、中国教育献上一份薄力感到骄傲与幸福。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发邮件至: aixinfund@gmail.com,也可浏览爱心的网页: www.aixinfund.org

电话: (202)-321-8558  or  (301)-762-5345 (美国)86-10-68218763 or 13511060157(北京代表处)

 

联系地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