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群人与垃圾”握手言和”

在中国,有群人与垃圾”握手言和”

编者按:你有想过,我们一天会制造多少垃圾吗?据官方统计我国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有1.5kg,算下来一个月就是45kg,一年下来至少有几百斤的量,你有想过少制造垃圾的人生,会变得更美吗?你有想过不点外卖、不买口红、一年不买新衣服……这样的生活也能光芒四射吗?本期爱心专栏将为你介绍这么一群人,他们想到了,也做到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推崇零浪费,坚持可持续、少废弃物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零垃圾生活”是什么样的,或许你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刘长华——11年不产生厨余垃圾的怪咖

一个人、一个家庭,11年没扔过一星半点厨余垃圾。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今年45岁的刘长华,出生在湖南衡山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南下广州打工。和很多“广漂”一样,租房、搬家是常有的事儿。

2008年,刘长华一家搬到了广州的天河区。在这套6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之外,他意外收获了一个楼顶天台。

在喧嚣都市中这块难得的自留地上,他开始了一场有关“零垃圾生活的实验”——在家中收集瓜果皮壳厨余垃圾,放到天台的器皿里发酵,然后给土壤提供肥料。

刘长华处理厨余垃圾

 

为了防止发酵气味渗漏影响邻里,他就捡拾别人丢弃的冰箱、消毒柜等可以密封的器皿来存储。

从此,他成了邻居和朋友眼里“不产生厨余垃圾的怪咖”。

大自然的神奇,给了刘长华丰富的馈赠。在厨余垃圾堆肥的滋养下,他的天台变成了长满南瓜、丝瓜、秋葵、豆角、茄子的瓜果园,足以满足他一年15%的蔬果食用。

按照刘长华家每天产生约3斤的厨余垃圾来算,11年来,刘长华的菜园子,已经消化了约1万多斤的厨余垃圾。

2016年,刘长华发起成立了“广州市天河区绿色城乡生态社区发展中心”。目前,刘长华与“绿色城乡”正努力打造一个社区家庭堆肥暨蔬果种植互动网络,推动形成更多家庭堆肥网点,建立一个立体化的餐厨处理机制,令占生活垃圾达50-60%的餐厨垃圾不出户不出社区。

久而久之,对垃圾分类“上了瘾”的刘长华,不满足只在自家垃圾分类,开始面向社区公众,开展家庭垃圾有效分类的宣传教育推广。

2018年,“绿色城乡”加入了零废弃联盟发起的“壹起分社区计划”,在“壹起分社区计划”提供的资金和培训学习支持下,刘长华带领下的“绿色城乡”已在三个小区,开展了150期垃圾有效分类宣传推广活动。

 

汤蓓佳——中国的“零垃圾”女孩

汤蓓佳,被圈内的朋友们亲切地称为“老汤”,她一天生活是这样开始的:

早上起来,给自己煮杯咖啡。咖啡豆是自己带着布袋去买的散装豆,磨豆机和咖啡壶都是二手交换活动中淘来的老物件。然后切几片农夫市场上买来的手工面包,用蔬菜拌个沙拉。吃完用无患子(一种植物果实)做的洗洁剂洗干净餐具,清清爽爽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原来不是这样的人!之前我在一家外企做销售培训师,那时候天天点外卖,我还被同事们称为淘宝小能手,对环保一点概念都没有。”

老汤说起她过去的职场生涯时,很难和现在的她联系起来。

“2016年,我在网上看到美国零垃圾女孩劳伦·辛格(Lauren Singer)的报道,她四年只产生一小罐垃圾,第一次知道零废弃的概念。当时也没有当回事,总觉得环保这个事情离我太远了,生活的心都还操不过来,哪有环保的心思。”

随身携带环保筷

后来老汤上网查到一个数据,在中国,我们每一天每一个人平均会产生1.1公斤的生活垃圾,如果是北京的体量,那么每天就有2万多吨的垃圾每天被制造出来。

带着质疑和好奇,老汤开启了她的零废弃生活,实验着零垃圾的各种可能性。

老汤辞去了工作,开始了查阅资料、写公众号的工作,她写下了《21天零垃圾生活养成手册》,每天一个任务,分享零垃圾生活的理念和技巧。

 

北京辛庄村——零垃圾的村庄是这样子的

不止是城市,零垃圾意识也正在中国村庄里生根发芽。

9月12日,垃圾分类工作来到了老汤所在的北京昌平区兴寿镇西新城村。村里的保洁员、村委书记和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出发,挨家挨户收垃圾。

每到一户,志愿者和保洁员在村民面前,把桶里的垃圾倒出来,一样一样检查,用手把厨余桶里扔错的塑料袋烟头都捡出来,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跟村民强调应该怎么分。

这已经是兴寿镇实行垃圾分类的第14个村子了。

2016年6月,垃圾分类工作首先在兴寿镇辛庄村启动。辛庄村有将近400户家庭,2000多名村民在此生活。

走进辛庄村,你会发现村里的街面上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垃圾。

村民们的生活垃圾去哪了?奥妙就在村民家里。

在辛庄村,家家户户都有“两箱”、“两桶”。“ 两箱”分装可回收物和有害物质,“两桶”回收厨房垃圾和不可回收物。

每天早上7点半、下午5点半,环卫车循环播放辛庄村村歌,挨家挨户收垃圾,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把简单分类的垃圾,倒入专门的桶和箱。

收好的垃圾会来到村里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垃圾分拣站,站里几十个垃圾桶整齐排列,每个垃圾桶上都有自己的“名字”,“透明塑料袋”、“快递袋”、“啤酒瓶”……垃圾在这里进行更仔细的二次分类。

最令人头疼的厨余垃圾,分类后也得到最好的“安排”,容易腐烂、分解的直接与土壤混合用于堆肥,果皮菜叶类垃圾制成酵素重新利用。

如今,回收、环保已经成为辛庄村村民生活关键词,村子每天产生1.2吨垃圾,80%—90%会被回收利用,小小的村庄成了“环保样板村”。

有些刚接触零垃圾生活方式的朋友,可能会被零垃圾的这个零吓到,于是畏难放弃。

村里的环保市集

零垃圾,真的要做到绝对的“零”吗?

在第二届“零废弃日”启动仪式上,零废弃联盟执委毛达解释道:“零废弃,并非指不产生任何垃圾,它更像是一种生活选择。零废弃并非完美才有意义,绝对意义上的“零废弃”是不可能,但无限逼近它却是可能的。”

 

注:更多精彩,参见“零废弃联盟”网站:http://www.lingfeiqi.org/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301)-309-9421,(301)-529-9419,or (202)-321-8558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