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志愿者支教感想集锦(六)

BB志愿者支教感想集锦(六)

编者按:“同在蓝天下”(Building Bridges,简称BB)是2008年由耶鲁大学学生组织Building Bridges发起,由爱心基金会长期协调和支持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5期。由于疫情后的诸多原因,今年是第一年没有来自美国和国际的学生参加,希望能尽快恢复常态。2023年8月11-18日,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30余名大学生和爱心志愿者组成的支教团队,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台风重磅袭击后的福建泉州市培文学校,以丰富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当地的中学生度过一段难忘的暑期时光。


作者:北京大学/郑雅月        上海交通大学/邓文博          编辑:爱心志愿者

 

同在蓝天下:给予一片得以闪耀的蓝天

 

支教活动对于我而言也是充满了挑战和新奇,我是在加入“BB”之后才首次接触到“社区探索”,对于这个不同于以往支教经验的项目,我最期待,也感受最深。

我的班级小组在最初确立社区探索议题的时候,我们考虑到同学们是第一次接触项目式学习,所以鼓励他们从身边的事物入手,比如思考自己学校的哪些设施或管理是可以进行改善的。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对这个话题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同于在课堂上试探性地发言,几乎是全班同学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彼此之间或大声补充,场面很是热烈。

最终我们以区域地点为线索,引导同学依次梳理了厕所、体育馆、等学校不同场所存在的问题,记录了满满一黑板需要调研的信息。以体育馆为例,同学们提出的场地少、器材不够、通风差等,都是具体实在的、通过真实的生活经验而总结出来的问题,而绝不是我们初来乍到的志愿者能够灌输给他们的“知识”——引导他们看见切身的问题,并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这是项目式学习是带给同学们最重要的东西。

郑雅月组展示的“能站起来”的展示板

 

接下来的几天,我带领我们的小组探索的是“食堂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过程中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我的同学们。我看到了很多同学们内心深处生动可爱的瞬间:她们会在吃饭的时候一边用勺子戳着土豆一边小声跟我吐槽食堂的菜色,但在了解食堂阿姨们每天将近十小时的工作时长之后,又主动提议改进我们的提案以避免增加阿姨的工作量;她们连在键盘上打字都很生疏,却几乎无师自通地“点亮”了图表绘制、PPT排版等技能,在我赞叹不已的时候会带着一点小骄傲地说“可能真的是有点天赋在身上的吧”;她们还从未在班级里做过演讲,就面临着对全年级师生做汇报的艰巨任务。

起初还打包票说“小菜一碟”,但离上台越近就越紧张。最后我答应和她们一起上台,说“万事有我”,但其实根本不需要——就像演练过的一遍又一遍一样,她们流利地向大家介绍我们调研的全流程,我只是站在一旁骄傲地看着她们的表现,和台下观众一起献上掌声。

在统计问卷数据时,同学用张牙舞爪的字写下小心计算的结果;在制作海报时,林航同学发挥美术生的特长负责画画,王炳杰同学和陈斌同学就配合描边、上色、裁剪、粘贴;展示前我忙着准备节目,只顾得交代一句“让海报站起来,然后起个名字”,闲下来才想起问进度,转眼就在摊位上看到了经典红黑配色的“快乐饭堂”,不禁一笑,只希望他们以后也好好吃饭、快乐生活。

——北京大学志愿者·郑雅月

 

郑雅月组在班级上课

 

我希望我们都能,像摇滚一样热烈,像民谣一样纯粹

 

不得不重提我支教前的观点,支教前我一直认为短期的支教(1—2周这种时间段),在我看来是没什么意义的,时间太短,对学生学业方面的提高微不足道。而我为什么来参加BB?因为它与传统支教不一样,不是教授课本知识,而着眼于“素质教育”,我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实践的,如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发现未知、挖掘自己、展望未来上,可以带来些什么呢?

我在思考,也在BB中践行,带着思考,我选择了这次授课的内容是“第三代诗歌与独立音乐”,选这个课题是有非常大私心的,诗歌和音乐,在我心中占据着殿堂级的位置,那样美好那样向往却又遥不可及,某次看到磨铁读书会办的一个座谈会,把五条人乐队主唱仁科和第三代诗人杨黎叫到一起接受采访,就在那瞬间,我突然发现,第三代诗歌和独立音乐竟是如此相似,毫不矫饰的外壳下是质朴纯粹的内核,拥有直击人心的力量,也传达着“你来你也行”的思想,但它们作为相对小众的文化,始终没有出现在主流的视野中,我想把他们介绍给更多的人。

很幸运,我的课收到的反馈还不错,原先以为会比较枯燥的诗歌课上,同学们大都可以耐着性子听完,虽然互动不太多,但是能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凝聚在我身上的光,我还挺喜欢这种氛围的。

邓文博与同学们的合影(中间穿红色衣服者为邓文博)

 

社会实践中,我是4班唯一一个男老师,她们就把班上最不守规矩的几个“刺头”塞在我的组。三个男生抽烟,一下课就跑去厕所抽,有一次正好在厕所碰见他们,还问我抽不抽,我就笑笑摇摇头。我不知道换作别的支教老师,他们会怎么做,会劝他们别吸烟、收手机然后教训一番吗?我觉得没意思,可能来源于一种无力感,这或许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东西,我们无法了解他们出生至今经历的人生。有时候也会觉得他们很赤裸很真实,人性最原始的一面在他们身上依稀可见,狂野、庸俗、愚昧,单纯又善良,我们的社会,不仅只有知识分子,最多的是平凡的小民,我为了解、走进他们感到欣喜,简单地没心没肺地活着,又何尝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事。

在BB也认识了一些很棒很有特色的同龄人,我们不一定能成为朋友,但我会永远记得他们独特的闪光,和带给我的温暖与感悟,谢谢他们。

—— 上海交通大学·邓文博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