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 悟 • 获 ——BB志愿者支教感想集锦(五)

行 • 悟 • 获 ——BB志愿者支教感想集锦(五)

 

编者按:“同在蓝天下”(Building Bridges,简称BB)是2008年由耶鲁大学学生组织Building Bridges发起,由爱心基金会协调和支持的暑期大学生关怀与教育实践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五期。今年,尽管处于疫情之下的非常时期,但来自耶鲁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中美高中生志愿者40余人,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共同前往云南会泽东陆中学,成功举办了暑期支教活动。时间虽然短暂,却给志愿者们和当地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期的BB支教感想,我们来听一位助教老师的故事——一位东陆高中曾经的“被支教学生”到现在的“助教”,她的感受和理解也许更能说明BB这么多年坚持的意义。

 

走进火光的中心(上)

 

作者:肖冉,原东陆高中高三学生,中国人民大学新生

编辑:爱心志愿者

 

2020:被点燃的火

2020年,作为一个“被支教”的学生,我第一次认识了Building Bridges。七天的正式活动有些短暂,但内容充实而丰富,回想当时,每天只顾着调动自己所有的精力与热情去参与课程和社区实践,并没有过多去思考这一切背后的意义。对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下的我们来说,BB做出了一种突破性的引领:更开阔的视野和创新性、批判性思维的激发。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志愿者老师们的接触交流,对于我来说就是个很大的碰撞,志愿者们的思维方式、处事方法让我收获颇丰。在社会实践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行动的力量和青年人的创造力,平日里寡言少语的同学们在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机会面前展现了不一样的自己。每一天都有惊喜,每个人都有突破。

在第一天破冰时,志愿者老师对我们说:“希望我们的到来,能在你们心中点燃一把火。”我对这句话印象尤为深刻。“点燃一把火”也的确是BB最好的写照。从那时起,我的心中也燃起了一把火,这把火不仅是对更广阔世界的探索欲望,也是一份坚定的想法:未来也要成为一个传递者,给更多的同学带去一些光亮。

在社区探出索成果展示会上,左二为作者肖冉

 

2021:接过火种

在得知今年BB仍在会泽举行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了第一届助教。再次参与,不仅是为了“BB”,也是为了走进“BBers”这个会发光的群体。对于我而言,参加BB最大的意义不仅在于活动的各个模块,更重要的是与人相识:一群凭着满腔热情和坚定的初心而相聚的人,一群为学生点燃一把火的人。在去年,志愿者们以师长的身份,以心交心,引领我前行;今年我成为其中一员,见到了志愿者们更多的一面。本就年龄相仿的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的,是团结协作的搭档,亦是携手共行的伙伴。活泼、恬静、闹腾、严谨、感性、温和、冷静……一个个“标签”背后,是一个个可爱的人。

在愈发严峻的疫情背景下,从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聚齐40多名志愿者实属不易,每一个人都克服了重重困难,严格遵守防疫要求,安全地到达会泽。有BB多年的老面孔,也有首次加入的新人,但大家都同样的认真负责,同样的热情洋溢。每天晚上办公室亮灯到凌晨两点,各个小组每天集体备课讨论总结,日常的助教会、组长会有序展开,扛起性教育大旗的SJTUers放弃游戏时间互相交流取经……所有的这些付出只为了让学生们能有更多的收获。

作为首届助教,也是同学们的同校学姐,我每天和志愿者们一起备课,提出建议,也与同学们一起听课,交流答疑,记录课堂。在两个身份里来回切换,以一个倾听者、联系员的角色拉近志愿者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协助及时解决课堂出现的问题,从KWF和与同学交流中得到反馈。助教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了实现更好的课堂效果,让同学们、志愿者们都能在活动中有更好的体验、更多的收获,这就是助教最大的意义吧。

肖冉组获奖

 

Building Bridges:同在蓝天下,共建一座桥

我从小在昆明长大,高中回到家乡会泽。接受过城市里的“素质教育”,也做过县城里的“小镇做题家”,亲历了不同的教育模式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BB背后的意义。正如“同在蓝天下”2021年夏季教学项目介绍中说的那样:“Building Bridges旨在联合中美两国有志青少年和大学生,在每年暑期赴中国欠发达地区展开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支持当地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并通过此项活动培养训练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作为一个短期支教项目,BB并不能带来系统全面的知识教学,带给大家的更多的是一种方向,一种态度,一种思维,一种格局。我非常赞同在前期志愿者社区探索培训中,领队朱紫千老师的一个观点:社区探索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看到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地方,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在未来,他们可能就是会泽建设的核心力量。

班级合影

的确,在开展社区探索之前,同学们对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在会泽这么多年,我都不知道还有这些东西。”这着实让人有些担忧,一个地区的文化如果在青少年之中就失去了传承,发展定是前途未卜。于是,老师们带着同学们讨论、交流,想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主题。比如我们班级中有小组开展的“会泽洞经音乐探索”,我和许竞予老师带领的“古城街改造”、李思佳老师的“网购以及网购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谭谨捷老师小组的“会泽社区垃圾分类情况调查”,朱紫千老师组的“粉丝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在各个不同的课题下,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准备、调研、设计,创造力和责任心超乎我们的想象。这也是BB想达到的效果,通过新颖的项目式学习,了解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在未来,用己之所学助力家乡发展,无论文化,还是经济、政治、教育、医疗……(未完待续)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