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众生谋幸福的黑人中医(下)

为众生谋幸福的黑人中医(下)

编者按:迪亚拉,一个家境优渥、成绩优异的非洲马里黑人,在1984年来中国求学,从西医转学中医。他花11年读下了中医的本硕博学位,成为世界上首位外籍中医博士。他做过无国界医生,服务云南乡村的麻风病人、艾滋病人,又自发做了十年的乡村医生培训,累计培训了三千多名乡村医生。这39年,他几乎走遍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每一个村庄。作为医生,他到过1998年长江洪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救灾现场,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抗洪的长江大堤上。每次他到红河州的那些缺医少药的村子,找他看病的人会排成长队,他从早到晚坐诊为病人看病,来者不拒。这是迪亚拉医生的故事。


摘自: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          编辑:爱心志愿者

(接上期)

对人善良单纯,对事一丝不苟

 

迪亚拉医生性格中有完全相反的两面。同学李勇记得,大学期间的迪亚拉善良单纯,“对于中国的一些人情世故和社会阴暗面不了解”,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帮别人,也曾被人赖上,被骗吃骗喝,“吃了亏他也不知道,我和他讲了他才明白。”

另一方面,迪亚拉的农民朋友郭永建形容他是“工作狂”,有时候下乡回不到宾馆了,迪亚拉会搭帐篷睡在野外,随便吃点方便面。参加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对迪亚拉的印象是,非常守时。迪亚拉发现话费收费不合理,都会和通信公司打电话,把费用明细搞清。他们刚认识时,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迪亚拉看到下面有人抬着没开锁的自行车走,就要下车去抓小偷。

做乡村医生培训时,迪亚拉筹款,包揽了所有村医的路费、住宿费、伙食费,提供工作服、药品和书籍,他怕不提供路费人家不肯来。学员是要靠地方政府组织参与的。培训采取封闭式管理,课程安排很满,每周都要考试,不及格还要补考,学生压力很大。学员整体基础差,很多不会说汉话,有的连字也认不全。有的学员已经做了10年村医,但是在迪亚拉的培训上,才从“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的教学中,了解了人体结构原来是这么复杂。

迪亚拉在朋友郭永建生活的村子

 

在云南,迪亚拉要求身边工作人员一同出去吃饭,最多只能点与人数相等的菜加一个汤。他也会站在餐厅里监督学员不要倒掉剩饭。即使是现在,他的眼睛总会注意到人走了却还没熄灭的灯。曾有人议论,这是因为迪亚拉是非洲来的,没过过好日子。实际上,迪亚拉说,在马里,1970年他们家就拥有一辆路虎汽车。郭永建这样理解他对节约的追求,“把钱省下来,用在该用的地方,使每一分钱都没罪过。”

有一次,他们俩花了一头牛的价钱请人吃饭,客人没吃几口就走了,他们和服务员打招呼,说不要倒掉饭菜,他们从前门送走客人,又从后门偷偷回去,把饭菜打包,带回去给乡村医生培训班的厨师和学员。妻子杨梅觉得他把耐心更多给了病人、学生,在乡村医生培训班上。很多学员印象最深刻的瞬间,是有一天,迪亚拉先作势要批评他们,让几个人站到台前,最后端来生日蛋糕,给他们一个惊喜。不少学员哭了。乡村医生马财宝说,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过生日。

乡村医生培训班上,迪亚拉组织给当月生日的学生集体庆祝

 

迪亚拉不喜欢拿世俗的标准和人比。结婚时,他找了很多人力三轮车,铺上红布、装扮得很漂亮去接亲。“别人都是豪车,豪车有什么意义?我们要和别人不一样。”做乡村医生培训的几年,他们从成都搬到云南省蒙自市,当时那里的街道上只有一个红绿灯。他们在那度过了经济最困难的几年。杨梅说,一度吃饭的钱都紧张。

迪亚拉和杨梅有两个孩子。儿子两岁时就随父母去了蒙自。在幼儿园,儿子总是哭着不想上学,后来杨梅才知道,因为肤色,他在学校受到了同学区别对待。但儿子不会表达,总是哭。女儿读幼儿园时,被同学说过“皮肤黑”,还有同学家长说她,“在妈妈肚子里就被太阳晒黑了”。杨梅觉得难过,给孩子讲,“所有皮肤的人都是上帝造的。”后来,他们只能把孩子送去昆明读国际小学。女儿读书时,要拿一万多元的学费,他们拿不出,迪亚拉找了一些翻译的活赚钱,每晚坐在桌前翻译到很晚。

郭永建说,迪亚拉在乡村面对病人的时候,活泼、幽默,爱开玩笑,但面对大人物——包括国家领导人和著名电视主持人,却总是像个腼腆的小姑娘。为了做公益,他要四处找钱,维系各种社会关系。他有时候会和自己帮助的人说,“你们是小乞丐,我是大乞丐。”

迪亚拉医生为村民问诊

 

虽然分属不同大陆,但马里和红河的纬度接近,常见的动植物相似。哈尼族有种传统食物叫哈尼豆丝,制作方法、味道和马里人的一种食物几乎一模一样。看到这些的时候,迪亚拉会想到家乡。杨梅只随丈夫回过一次马里。但因只是短暂停留,且语言不通,和当地人的交流维持在表面。她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城市临近尼日尔河,她吃到了好吃的罗非鱼。在那里,她才明白迪亚拉为什么不喜欢把肉切成肉丝、肉片的川菜做法,因为在马里,人们吃肉都是大块大块的。

“迪亚拉”只是Diarra Boubacar 20岁时才有的名字,他的母语是法语,也会英语、西班牙语。1984年,中国的留学生接待人员听了他的名字后,写下这个音译名,从此这成为他在所有场合的中文名。云南红河的乡村医生们熟悉“迪亚拉医生”的故事,但对那个叫Diarra Boubacar的人,那个有一千多万人口、盛产黄金和芒果的西非小国,他们知之甚少。1985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勇第一次见到他,他着一身华贵的马里传统服饰,给李勇留下深刻印象。2012年,迪亚拉因获得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被邀请至中南海,工作人员通知他要“穿正装”。“我说什么是正装?我觉得正装应该一是有民族特色的,二是很有意义的东西。”最后,迪亚拉穿着云南少数民族村民给他做的马褂,出现在中南海。

(全文完)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