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正在改变中国农村孩子的命运

手机,正在改变中国农村孩子的命运

编者按:据新华社报道,在湖南郴州的一间农村初中,80%都是留守儿童,班主任吴耀娟说他们班“绝大多数孩子会强烈要求在外打工的父母买手机,寒暑假的生物钟就是晚上通宵玩游戏,上午睡觉,下午起床继续玩”。看来,手机除了可能会让农村孩子突破阶层,更有可能成为毁了他们的利器。


转载自新周刊    编辑:爱心志愿者

穷人家的孩子更容易沉溺手机娱乐

在反网瘾社会组织当义工的廖秋斌对媒体说,中国留守儿童的“手机病”已经非常严重。在他们组建的受害者互助群里,孩子拿家长手机玩游戏,甚至花掉几万块钱的案例,不在少数。

“青少年手机成瘾”争论近年时有发生,但农村孩子确乎已成为一个受害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网瘾的首要受害者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连接了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农村青少年通过这块小小的屏幕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精彩纷呈,同时也使得他们身陷网络游戏成瘾的重灾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底,中国农村青少年网民数量约为7921。其中,近700万的农村留守儿童,成了网瘾的首要受害者。原因何在?

首先,源于缺少玩伴、无处可去。农村基础设施匮乏,娱乐生活单调乏味,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农村体育场地面积为6.12亿平方米,不到城镇数据的一半,室内体育场地更远远少于城镇。这意味着每当遇到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农村的孩子就无处可去。

其次,源于隔代教育、父母缺位。近些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乡村日益空心化,农村孩子的家长们大多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由祖父母抚养。为了给孩子“解闷”,方便与孩子联系,父母们大多会给孩子买一台智能手机。与此同时,正处于“躁动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觉醒,探索世界的欲望骤增。线上社交、短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便成为了他们寻找寄托和满足的渠道。

于是,逢年过节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几个孩子围在一起,端着手机,熟练地“走位”、“团战”,有人开口“带带我”,就会有人出来充当大哥。网络的虚拟世界承载了农村孩子青春期无处释放的情绪,构建了他们对于外界的想象。但在另一方面,过度沉溺于游戏,也造成他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

农村课后玩手机的孩子们

过度沉溺于游戏同时有可能助长农村孩子的“反学校心理”,他们会在课堂上制造各种混乱来表达对学校的抗拒,以此来表示瞧不起作为“知识代言者”的老师。加之“读书无用论”对中国底层社会的影响家长的想法直接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既然读书无用,那么孩子在学校的日子就会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完成课业,甚至会无故扰乱课堂纪律。

其实,将近80%的家长将孩子的学习成绩视为他们最关注的方面(数据源自2018年9月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但相比城市里的中产家庭,农村的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普遍没有太大的焦虑,他们对于孩子的成长要求很简单:走出去,养活自己,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环境。

最后,源于避免责任、活动缺失。为了避免意外伤害,现在的中小学很少组织大型的学生出游活动,手机游戏巧妙地填补上了课余时间的空档,孩子们可以在游戏的世界里“称王称霸”,以此缓解农村生活的无聊和对父母的思念。

 

孩子沉溺手机,家长应该反思

尽管户籍制度已经有所松动,但长期以来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仍然顽固,城乡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而进城农民工却无法轻易获得城市户籍,也不能享受和城镇市民的同等待遇,如医疗保障权和子女受教育权等。

子女就近入学难、城市消费水平高,种种原因使得大多数农民工把孩子留在老家交由父母或亲戚抚养。城市—农村的断裂,由此成为了留守儿童社会联结断裂的开端。

父母在外打工并不一定必然导致孩子放纵自我、沉迷游戏,有部分家长会选择通过手机、微信等通讯工具实时和孩子及其老师沟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成长。

亲子互动的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农村孩子的成长,如果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不足,与学校老师缺乏沟通,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便会相应偏弱,家庭—学校的断裂接连而来。

调查显示,当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管教严格时,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会变得比平时更加认真,老师也会选择和家长相似的态度对待这名学生;反之,留守儿童就易产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目的不清甚至厌学的状况。

当家长不能完成对于孩子教育的基本监管时,学校教育本应弥补这一缺失。但因为农村教育设施落后,人力资源缺乏,班主任老师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情绪。

留守儿童在原生家庭中的归属感,由于父母的缺位而被人为地弱化,当他们自然而然地把这种归属感转移到学校和老师身上时,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极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和迷茫情绪。

农村的孩子大多在“城市—乡村”和“家庭—学校”这两大断裂带上艰难地抉择。勇敢面对者或许还能像刘媛媛那样成为北大才女,面对镜头向亿万中国人讲述自己寒门苦读的经历;而消极逃避者只能敲击着那块透着莹莹绿光的屏幕,却不知道也不愿意想象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街头沉迷玩手机的小学生

毫无疑问,手机依赖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生活具有负面作用,但一味地妖魔化网络游戏也是不可取的。学者王磊光认为 “唯有重新创造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环境和文化生活,才有可能将孩子从手机中解放出来。”真正解放他们的关键不在于电子产品或游戏本身,而在于乡村教育环境的变迁。此外,也在于儿童在“断裂的时代”的辨析和自我定位,在于父母教育观念的转变,在于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 Tel: (202)-321-8558, (301)-309-9421, or (301)-529-9419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