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石窟 ” 面壁者 ” (下)

年轻的石窟 ” 面壁者 ” (下)

编者按:在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我们见到了一群80、90后,他们是这里的修复师、临摹师、研究员,以及展示交流员。来这里入职前,他们有人大学刚毕业,有人经历过创业的成功,有人在富士康流水线当工人,还有人离了婚辞了安稳的工作,自此成为石窟里的“面壁者”。 在当今的社会大潮中,有这样一群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而静下心来脚踏实地默默守护的年轻人,更显难能可贵!


作者:北青深一度          编辑:爱心志愿者

 

转岗到研究所的遗产展示交流中心之前,张婷是这里的一名临摹师。张婷研究生学的是国画专业,她还记得自己临摹的第一幅壁画——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一幅闻法天人。

初见这幅闻法天人,她觉得造型极美,但不可思议的是,天人一只手竟有六指,“我还愣了呢,说这为什么是六个指头,一定是画错了吧”。

后来有次,张婷给游客展示作画过程,用的恰好又是38窟的这幅闻法天人。已经有了多年的临摹经验,她发现这次的感受和第一次完全不同:“这次就理解了,(画师)起稿的时候画错了形,但是最后完成的时候进行了复勾,原来画的线条也保留了下来。在作画时他是一气呵成的,人物呈现出的是一种动的状态。在临摹时你要把这个动的状态给抓住,才能画出你想要的效果”。

 

年轻人在壁画上感受温度

 

面对研究资料不足,梁观忪发现,最简单的办法是从“现象”入手:例如,先研究古代画师作画时用了哪几种材料。在壁画颜色脱落地方,研究色彩的层位关系,看哪一层材料在上,哪一层材料在下。然后,自己动手去做颜料。等这个阶段度过了,就开始研究人物造型特征。“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你得惦记着它,一点点抽丝剥茧,一点点寻找”。

修复工作做久了,杨杰越来越觉得,洞窟内的壁画是有温度的,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壁画上很多微小的细节,只有进洞窟仔细看才能发现,光靠电子扫描的版本,可能是找不到的。

他和同事们发现,一些佛像袈裟上贴的“金箔”有被人抠掉的痕迹。那些叶片状原本贴有“金箔”的地方,仅残余一点点的“金箔”,如果是在电子画面上很难发现,“需要(通过)实物去感受”。

他们还发现了壁画上有可能用过其它箔来模仿金箔。“有些佛龛里的贴箔区域,局部看它是金色,但是你用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仪(一种便携仪器,可以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无损鉴定就会发现,它的主要元素是锡,古人可能用锡箔辅助特殊工艺来仿造金箔”。

张婷在讲解克孜尔石窟38窟的壁画

 

1700多年前的壁画对话

 

除了金属箔这种材料,他们还研究了贴箔的工艺,发现金属箔是用一种虫胶贴在壁画上的,和颜料用的胶不一样。从虫胶延展开来,还可以再研究其在新疆或丝绸之路上的传播。“这就越来越有意思,一个小小的点可能激发出来很多的东西。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实现和古代龟兹艺术的创作者‘对话’,这也能帮助我们更科学地保护他们所留下的文化瑰宝。”杨杰说。

研究清楚壁画使用了哪些材料和工艺,不光有利于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也可以服务到复原性临摹。“像临摹师做壁画临摹,其实很少有人用到像这些金属箔的装饰,这些如果没有做,那这个临摹工作是不是不完整的?”

梁观忪曾临摹过一张《汉风菩萨》,临摹时反复改稿。“其实每一稿的差别,可能就是那一丝,几微米都不到,两个放一起感觉是重叠,但是不是。”他说,这样做是为了练习“准”的功夫,例如,两根线条形成一个嘴角的弧度,这个嘴角的弧度到底多少?“有时候可能跟壁画上就差一点点,但就那一点点可能出来的神情和面貌状态还是不太一样”。

临摹库木吐喇新2窟穹顶的13尊菩萨时,需要把穹顶图转换成平面图。“从梯形的边变成平行的边,人物势必会变形,上面会变大,底下会变小。所以就需要把人体的比例关系重新组合一下”。

他在思考,让壁画这种古老的石窟壁画“移步”现代居住空间,应该怎么样来呈现。穹顶中,有的菩萨残缺了一只脚或其他部位,临摹补全时,他需要“根据脚和头的比例来定”,“做每一步都是有考量的”。

库木吐喇石窟内壁画局部

 

真诚比技术更重要

 

这种理性不仅被他用在临摹工作中,也体现在职业选择上。9年前,梁观忪大学毕业。来克孜尔之前,他先是在厦门创业两年。初出校园,创业帮他赚到了钱,也让他离“(在社会)变得有用”的目标更近。有次,启蒙老师和他聊起画画,他才意识到,自己一年也没几张作品,离自己坚持了很多年的专业越来越远了。

恰逢那个时候,他看到了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的招聘。被录用后,他像种子寻到沃土般,来了龟兹壁画这棵大树旁,也重新回到了画画这条路上。

在克孜尔,梁观忪发现,古代龟兹厉害的画师,能够从绘画的细节当中,让人感受到他在生活中有非常严谨认真的观察,然后再把观察的经验用到具象或表现的画里,“他做的很真诚”。

在他看来,很多时候,真诚是比技术更重要的东西。“大家都会用好不好、美不美来衡量一个艺术品,但是很少人会用作者花了多少心力来衡量”。他解释,心力就是作者灌注在作品里的执着与真诚。心力是最熬人的,但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他临摹时有个习惯,一旦某个窟有一张画打动过他,他就会花几年的时间“死磕”这个窟,尽可能把窟内的壁画都临摹一遍。面对壁画,他很在乎能触动自己的地方。

在克孜尔,“面壁者”要学会和1700年前的壁画对话。

一块“衰老”的壁画,因为年代久远,表面颜色都已脱落,只剩下一片白,但这白色可以带给梁观忪极丰富的信息和联想,譬如那里面有许多色彩存活过的痕迹,或轻盈或厚重。“你要沉下心来去和它对话,去观察它,找到那个触动你的点”,他说,尔后, “当你面对一张纸的时候,你要起心动念画的时候,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真诚,要很真诚。”(全文完)

 

后记: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两国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

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和美国联邦政府联合捐款(CFC # 10769),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致电Tel: (202)-321-8558 张伊立博士 / (301)-529-9419 高放先生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 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